蔡长艺
福建省泉州晋江市东石中心小学 福建 泉州 362271
摘要:数学始终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整个素质化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正因为如此,本文也将以小学阶段的学生成长为切入点,从数学课堂的设计出发,分析当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具体的优化策略与方法,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定的参考和帮助,构建更加生动的现代化课堂,激发出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设计;现存问题;改革方法
引言:
在素质化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下国家在宏观上对学校课堂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理论知识背诵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能力的提升和进步,这种变化也给教师的创新提供了更加鲜明的思路。数学作为培养学生社会基本技能的重要学科,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教师需要把工具性和思维性充分结合到一起,树立高度的生本理念,根据学生的理解力制定出合适的教学方案。
一、分析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解读新课标的理念和原则,没有解决教和学之间存在的问题,教材虽然是静态的,但教学过程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十分明显的动态化特征,教师不能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和历史经验来设计教学内容,而是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差异来灵活的组织课堂。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旧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把自己当做课堂的掌控者和支配者,没有真正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认真分析学情,按照传统的方法,用填鸭式的逻辑去限制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在机械性的训练中产生极大的审美疲劳,他们会认为数学课堂是枯燥且无聊的。
其次,教师设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并不合理。新课标指出,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要构建三维目标,也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以三维目标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然而,部分教师并没有充分解读新课标设定的要求,没有认真分析目标的内容,导致目标的设定与教学实际存在严重的偏差,学生在短时间内也无法消化大量的知识,只能过于依赖标准答案,缺乏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自觉。
另外,部分教师并没有优化自身的教学过程和步骤,虽然已经提高了情境设计占有的比重,为学生介绍他们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通过互学互探积累更多的经验,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但是,一些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过于频繁的使用强化练习,或者是复习引入等环节,这就会让课堂的建设重蹈覆辙,陷入到过去的死循环中。
还有,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在这其中教学领域也自然不会例外,以多媒体的使用最为突出。学生也受到多媒体的吸引,喜欢教师把鲜艳的色彩和新奇的元素融入到课堂上,教师也在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中,借助了多媒体的优势。但是,部分教师并没有灵活选择媒体展现出来的内容,只是把书本上的知识复制到电子视频上,换汤不换药的做法也并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最后,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没有多加思考,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通常都会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或者是自学等活动,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从中发现线索,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然而,一些教师选择的方法过于按部就班,没有让学生感受到挑战和新意。再加上,教师采取的教学评价手段是相对单一的,不能真正挖掘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也不能从中反思自己课堂建设存在的问题,没有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仍旧依赖传统的笔试成绩。
二、分析优化小学数学课堂设计的方法和措施
(一)调整观念和思维
教师必须要在新时期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为学生塑造更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在这里,教师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合理搭配教学要素,要为学生保留充分的思考空间,能够展示出自己的想法和长处,在自主探究中积累更多的经验,获得持续性的发展。也就是说,在新时期,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话语权和主动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是提出批判和质疑。
(二)科学分析教材元素
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教材是静态的,教学是动态的,而教材是教学内容设计的核心载体,也是教师的重要参考依据[1]。在新时期,教师应当从多个角度去客观的分析教材上的内容,由此来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案,分析目标和教材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存在哪些关联,教学内容是否具有引用的适配性,如果不具有应用的适配性,那么又如何进行调整。同时,教师也要考虑,教学的顺序是否符合班级内学生的节奏,是否能够为学生所接受。例如,在学习与圆柱的认识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室就可以先引入基本的问题:我们在之前已经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对以往的知识进行回顾,然后再为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柱物体,让学生展开观察,分析物体的基本特征,并与之前所学习的立体图形做出对比,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认知冲突,突破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另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讲解与原著有关的趣事,帮助学生集中思维和注意力,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究习惯。
(三)拟定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从新课改中可以看出,三维目标与课堂的融合,理应成为教师在新时期关注的重点任务,教师必须要保证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与课堂相脱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完善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就是说,教师不能为了赶进度而忽略了重难点的突破,不能让教学过程变得走马观花,这就无法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在这里,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不能盲目的拔高教学目标,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去推动学生的学习,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学情作出及时合理的调整,让教学目标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2]。
(四)分析教学流程
教师应当深度把握知识点的由来,要了解编者的基本意图,挖掘内涵的数学思维和本质,不能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讲解,没有关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没有联系学生的困惑点,这就必然无法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在设计时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上的讯息,要保证数学思想能够服务于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对话,总结出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也需要科学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决不能只是把课件下载完毕以后,就盲目的加以利用,那样反而会让学生迷失方向。而且,教师也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而是要为学生设计出针对性的练习,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且新颖的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除此之外,教师要把多元化评价当作优化教学流程的重要内容,要降低对终极性笔试成绩的依赖,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来反思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推动课堂上角色的转化,积累学生在继承知识的基础上,发挥探究意识,懂得举一反三,懂得知识的迁移应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仍旧存在理念落后,目标设定不合理等鲜明问题,这些都是阻碍学生素质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才显得更加迫在眉睫。本文通过理念的更新,教材的深入分析,目标的拟定,教学过程的优化这几个角度,论述了高校小学数学课堂构建的方法,充分结合了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张芸芸. 浅谈新课改下打造高效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方法.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
[2] 苏丽专. 彰显简约之美打造有效课堂——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 科普童话, 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