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主学习模式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苟朋霞
[导读] 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改革与发展,如何将自主学习模式的
        苟朋霞  
        (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洗马镇翔宇小学,438200)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改革与发展,如何将自主学习模式的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是个重要的研究问题,相关教育部门对此有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课堂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自主学习模式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小学生的综合数学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也产生了正面的积极作用,因此,对于自主学习模式的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自主学习模式;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
        
        现代教学中教师仍然采用单方面输出的授课方式,对于多数学生的自主性的调动极不重视,此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很好的让学生吸收课堂知识,也不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反,自主学习模式使教师的角色从主导状态转化成引导状态,将点拨和指导给予到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自主学习模式概述
        自主学习指的就是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剖析,探索,研究等方式,从而加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教师的问题主动去研究答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因此,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自主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位同学都可以动脑思考,使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目的[1]。比如,教师在布置“3×5=”这道计算题时,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去自我探究,而不是在学生还未思考时就告知答案,显然前者会让学生更好的记住结果。除此以外,相较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自主学习模式会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与思考。
        (二)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要坚持全面性原则是当今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所说的全面性有两个意义:第一层意义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只在意学习成绩优秀的少部分学生,而更多的是要兼顾后进生的学习,让优秀的学生在班级中树立学习榜样,从而使班级的整体成绩水平提高;第二层意义是,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传授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也要同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全方位发展的全能人才。
        (三)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
        研究表明,人类大脑的潜能是无限的,要改变以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给予鼓励,与此同时,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保障学生学习的效果[2]。
        三、在自主学习模式下加强对学生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一)加强预习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就是提前预备学习,不单单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加提升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的效果[1]。

所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目标,教师应当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提供有力的指导。详细来讲,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第一点:提醒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不仅需要教师长期耐心的引导,更需要将提前学习的提示按时提供给学生。
            第二点:充足的预习时间。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才可以更好的自发学习,感受知识,充分理解教材知识点,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能力。
            第三点:发挥教师自身的指导性。为了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应当经常检查学生的提前学习的进展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指导[3]。
(二)布置难易程度适中的学习任务,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是现在很多教师不重视预习和复习的过程,一味的追求教学进度[2]。目前,大量的教学实践中表明,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预习和复习。预习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熟悉学习内容,复习可以让学生巩固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章“乘法” 这部分内容时,由于位数的增加,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难以计算出准确的答案。教师可以在讲授这堂课前,提前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李老师总共买了四套数学书,每套数学书里面有15 本的,那么,问李老师买的数学书总共有多少本?”这样,在教师正式讲这堂课程时,学生就会带着自己的疑惑点来学习,这样的授课方式可以让学生完全融入到学习的过程中。
(三)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运用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培养自主计算的能力[3],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如在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时,学生出现错误,是由学生的认知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所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意识被抽象的应用题目和混合运算打击,无法激发兴趣。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教学情景,小括号是皇帝,乘法和除法是宰相,加法和减法是大臣。学生自己内心就会有个地位排序,皇帝的地位高于宰相,宰相的地位高于大臣,先算级别高的,再算级别低的,比如7+9×4,甲大臣是乘法,乙大臣是加法,甲大臣冲锋陷阵,就先算甲大臣。
结语:
        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摒弃传统的授课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爱上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时期是掌握算术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应当重视小学数学教育,发掘学生潜能,从而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云.浅析微课助力数学课堂有效释疑的方法[J].学周刊,2018(09):139-140.
        [2] 姚洪东.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才智,2018(09):44.
        [3] 郑美珠.基于自主学习模式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探究[J].华夏教师,2018(13):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