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生本理念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张群艳
[导读] 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寄予了更高期许
        张群艳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水荫路小学 广东,广州510075)
        摘要: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寄予了更高期许,强调在实际教学中坚持生本原则,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有效提升,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处境。这要求教师们的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调整、创新课堂教学,真正把"以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本文针对生本思想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本理念;教学
        "生本"是与滞后的"师本"相对应的先进育人观,它着重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为导向。它也迎合了现代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新思想与更高要求。该教学理念能有效改良与优化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能被充分调动,能显著提升教学效能,并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提供了有利支持。为此,该理念下的教学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本思想进行了深入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冀能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以"生"为本,行使学习主体的权利
        生本主义教学思想提倡"强调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让学生全力释放自主价值。为此,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基于小学生的实际状况,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及能动作用,为其营造自主而乐学的环境,使其能够主动地行使好学习主权。另外,教师要做好启发性、导向性和组织者,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在适当的引导下,促进其学习和能力的全面提高。具体来说,主体性学习的课堂要求教师让学引思,把课堂交给学生,赋予学生活动、思考及探究的机会。合作是学生行使主体性权利的最佳平台,合作使学生不受老师的牵绊,不受过度干预,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自由活动和自主思考,让本源本性自然释放,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展示,促进共同进步。
        例如: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为了让学生自己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教师可实施小组合作共同交流与探讨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为每小组预备一套学习教具,如二十个平方厘米的小方块,长厘米宽厘米的卡片,长厘米宽厘米的小卡片,让学生拼一拼、数一数来量一下长方形卡片的面积。接下来,通过观察,让大家探讨长方形的长、宽与其面积的内在关系。小组合作中学生充分行使自己的探究性学习权,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动手摆弄、动眼、动脑,合作地探索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数学课堂上,让教师们做好领航员,像船长一样带领学生前进,让学生同舟共济,同舟共济。
二、突出学生实际活动主体,提升实践应用的能力
        课程改强调"突出学生实际活动主体"的育人方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须在教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渗透,以此向深广度延伸教学内容,并给予学生参与实践的良好机会,提升其实践应用能力。
        例如: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教师可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如"丈量自己家里的房间面积"等。自主探究意识、实践能力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教师还要抓住一切契机,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及科学方法,引导他们以数学思维视角,化解实际难题。通过渗透数学思想及方法,加之拓展训练,能够使学生积极自主探究和尝试着解决实际问题,还能加强他们对计量和面积计算知识综合应用。这样,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实际活动主体的同时,实现了生本课堂的高效建构。
三、合理发掘教材资源,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教科书提供了大量可供学生自主探索的素材,不但能引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愿望及积极性,更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中,深入知识的理解与体验,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各项素养。故而,教师要认真钻研课本,精准把握教材内容,将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能将教材用实、用活,多给予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机会,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例如:学习《认识分数》时,该课基于学生已掌握一定的整数知识为前提,并从这部分内容延伸到分数概念的学习。课本主要以"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多少?"来描述该单元的学习内容。教师可设计相关思考问题,如“什么是图形?半截苹果是如何表现的?”学生会基于整数知识进行思考与分析,继后形成认知矛盾,体悟到要用新知来解决问题。教师此时可揭示主题——认识分数。接下来,教师立足于新旧知识的切入点:分数的初步认识须以平均分的概念为基础,使学生认识到原有知识行不通,须再生成一个数字来代表“半”的概念,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和猜测,这个“半”用何法来表示,通过学生们共同探讨,逐渐揭开分数的本质概念。在该堂课上,以生本观念为指导思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发掘,在循循善诱下,深化了知识的认知体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总而言之,伴随新课改的推进,小学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各界的重视。在传统育人思想中,师本教学应以教师为主体,一直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位置。但是近几年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理念——“生为本”,把学生作为学习的核心对象,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关注学生的内在发展需要,由教师主导转向学生主导,将课堂主权回归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体现其主体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对生本观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冀对其他教师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罗燕.生本理念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00(003)
[2]韩林静.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000(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