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生活经验融入高中政治课堂的价值及路径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刘映
[导读] 高中政治课堂要对学生的语言行为进行规范
        刘映
        南宁市第九中学      530000
        摘要:高中政治课堂要对学生的语言行为进行规范,同时也要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要将各种生活化元素融入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优化授课内容,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三观”。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巧用学生生活经验,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生活经验;高中政治
        引言
        在高中学习中政治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学生必须充分了解政治内容中所包含的意义。但往往政治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厌烦疲倦,这个时候教师就必须要充分准备来让学生接受政治教学。政治作用对其学生发展有非常严格的引领作用,因此要想使政治课堂发挥出原本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充满趣味性的环境,让学生的兴趣在环境中迸发出来,将学生生活经验带到课堂上,将生活中有关素材运用在政治教育中。
        1“学生经验”的价值所在
        1.1有利于推动课堂
        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学科应该重视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然而,一些高中政治教师仍然固守教材,单纯讲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当前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环境下,这样的教学只会增加课堂的压抑感,无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更不能带动学生积极地探索政治知识。而学生生活经验融入高中政治课堂,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2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生活经验融入高中政治课堂,借助对生活案例的讨论等能够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去收获知识,实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3有助于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
        政治课程所蕴含的知识比较抽象,而高中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和见识都比较
少,所以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对政治课产生排斥心理。再加上部分高中政治教师习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对知识进行单方面的讲解和灌输,导致高中生对知识的学习停留在表面,难以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理解,使得学习难度加大,学习效率低下,更不利于学习积极性的激发。而学生生活经验融入高中政治课堂,能够使学生从生活入手理解政治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政治知识。
        2学生生活经验融入高中政治课堂的路径
        2.1积极推动学科“心理学化”
        学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教育应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基础,尊重主体心理发展规律。学科教学的心理学化,即把书本上的间接经验直接化,把学科还原到它被抽象出来之前的状态。书本上的知识具有高度抽象性,是对生活经验的高度升华概括,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心理学化的教育方式能使生硬的课本知识变为学生的生活知识,让教材知识更好地联系学生经验,促进学科知识深入浅出。收集与学生经验密切相关的课程资源和深入了解学生,让学生现有的、零散不系统的经验向逻辑严密的书本知识转变,通过系统的学习再回归生活,指导学生的发展。例如,在《个人收入的分配》的讲解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了解自己家庭的收入来源,让学生通过举例引导出各自家庭收入的分配方式。有些内容还可以设置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知识还原为现实的生活。


        2.2课程和教学设计上体现生活经验
        从我国八次课程改革来看,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使课程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是课程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次课程改革主张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经验课程,立足于学生生活经验,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推动学生的经验充分发展。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在素材的选择方面,教师应选取离学生、离社会近一点的案例。如在教授《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一课时,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在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间我国政府应对疫情阻击战的行为表现并结合课本知识进行讲解。只有与学生生活相关,学生才会感兴趣,容易理解。课本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述,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鼓励学生从生活经验多角度切入分析教材中的知识。此外,由于教材内容具有滞后性,不能包揽所有当前发生的人、事、物;所以在上课讲解时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现有经验进行讲解。总之,在课程的设置和设计上,教师需考虑学生生活经验,把学生经验作为课程开发和完善的出发点。
        2.3教学活动中体现生活经验
        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活动型的学科,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尤为重要,教学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据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活动学习。教学是一种沟通和交流,课堂教学的内容应该在这种交流中不断生成,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些生活经验,从而转化成新的教学资源。例如,“《生产与生产资料所有制》”一课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新冠肺炎期间很多企业都纷纷加入口罩生产队伍中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非口罩生产企业现在也进行口罩生产,从而引出市场通过供求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也会发现,在疫情期间陆军军医和各省的医务人员也前来支援武汉。这时教师就可以依据这些学生所熟悉的内容来引导出计划经济的知识点。此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教材中新增的探究分享栏目,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积极地调动他们的经验和非智力因素,从而在相互交流中产生思想碰撞,引发其学习的欲望。例如,引导学生参加一些志愿活动,学校举办一些社团、辩论赛或学术活动。政治学科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还要解决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矛盾。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对政治学科的认识,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积极探究、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总之,教学有必要回归学生生活,结合生活情境更能体会自我,教育就是要学会反思自我,构建有意义的生活,超越书本世界,最终指向人本身。
        2.4引入生活化理念促进师生相处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很多教师会认为严肃的形象、严厉的语言能够震慑住学生,让学生产生对教师的惧怕从而更好地管教学生。事实上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的确会有个别学生不服管教。在教师的教学生涯中必定会遇到让人头疼不已的学生。如何与这些学生和平相处以及如何敦促这些学生的学习是教师在面对这些学生时常常思考的两个问题。教师较为严厉地对待这些学生可能可以震慑住这些学生一段时间。但长时间的严肃的形象只会让学生产生免疫力,最终对于教师的管教无动于衷。严肃的形象虽能够制止扰乱课堂纪律事件发生,但无疑会造成师生之间关系疏远,冥冥之中竖起一个高墙。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光担任教师的身份,还要走进学生心理,理解他们对政治的需求,以一个和蔼可亲的形象告诉政治对学生到底有多重要,平衡好两者的关系,树立新型教师形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具体高中政治教学中采取融入生活经验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融入生活经验教学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结果,不仅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高中政治教育与时俱进,还能够体现政治学科的魅力和包容度。由此可见,将生活经验融入具体的政治教学中是十分有必要的。具体而言,政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专注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及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进,以确教学中保融入生活经验的策略的顺利推行和发展,并为学生今后的政治学习提供新的路径,切实促进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进兴 . 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下),2019,56(03):67-68.
        [2]┈ 钟凯婷 . 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与方法[J]. 高考,2018,12(22):78-79.
        [3]┈ 张文华 .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 新课程(下),2019,16(01):45-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