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课堂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郭岩
[导读] :随着教育行业深入改革的进行,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问题

        郭岩  
        长春北师大附属学校      130000
        摘要:随着教育行业深入改革的进行,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问题,高中教育是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和能力的奠基石,在促进学生进步、发展的同时也能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和人生道路做铺垫和准备。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地理知识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所感兴趣的职业和城市,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地理课堂中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融合,一举两得,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地理  生涯规划   教育  高中
        
        引言:随着全国高考改革新方案的陆续实施,生涯规划教育顺应了时代的趋势和学生的需求。地理科学涵盖了人文、地理等多种元素,因此将地理教学与生涯规划教育有机融合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可以以地理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能力,树立职业意识,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未来的职业,从而达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地理课堂中的贯穿融合。本文将展开论述地理教学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渗透的实施。
        一、围绕地理核心,培养学生能力
        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地理因素,而新课标表明:要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就要求学生学习地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课本上,更是要将课本上的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这样不但会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融会贯通能力与迁移能力。部分学生地理思维比较薄弱,学习地理比较吃力,因此教师可以在生活中选取材料,使学生更利于接受,便于理解地理知识,从而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地理学科的育人目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同时对地理产生兴趣,对未来的职业道路充满期待。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进行地理调查和测验研究等方法,鼓励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合作学习,如教师可以在地理课结束后向学生们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们自由组成一个小组,去寻找观察生活中与地理有关的问题,并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可分组讨论。学生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从衣食住行出发发现地理知识,如饮食与地理之间的关系,不同地区受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从而饮食大不相同,南方多潮湿,因此南方人更爱吃辣来驱寒祛湿等等。学生可以根据此例,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培养实践能力。
        二、依托地理教材,树立职业意识
        高中教育不但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育,更重要是使学生正确的认识到自我,包括性格、能力、兴趣,高中教育通过对此一系列的开发,从而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来确定未来大学的方向和道路,为以后的发展做准备。高中部分学生职业意识不强,认为就业是一件离他们很遥远的事情,因此学生大多并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有准备的唤醒学生们的职业意识,依托地理教材,将地理知识涵盖于学生以后的就业与未来的发展中,让学生具有危机意识,主动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主动学习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地理知识、地里活动以及资源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将课本中的教材与未来的职业相结合,加强学生对地理的了解,如教师在讲到《地球上的水》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三峡工程,向同学们展示所需的职业如工程师,教师还可以联系到矿石资源,以及未来的职业如开采一类,并通过具体的描述和短片向学生展示其职业具体的魅力和伟大。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了解到地理学科对于社会、国家的意义与价值,也能让学生认识到相关联职业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动力,从而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
        三、开展课外活动,增强职业体验
        地理是一门科学学科,这也就意味着地理的学习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主要知识,更应该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地理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得到加深,更加深刻,实践活动可以为课堂教学中枯燥、抽象的知识提供形象的诠释,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用相关工具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倡导学生走进自然,使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同时学生也可以发现很多问题:酸雨、沙尘暴、水污染、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发现和讨论,增强环保意识,同时也是为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方向提供了思路,如学生可从事环境保护、资源方面的职业,并了解以后的职业现状,从而达到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目的。
        如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在假期期间参观环保局、水文站、气象台等工作人员的工作,亲身体验一些职业,参与到其中,锻炼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职业意识。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培养自己对职业的认识了解程度和了解职业特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了解到自己是否具备完成这份工作的能力和知识储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动力,达到地理课堂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
        总结:地理教学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互融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但这并不是一时可以完成,需要教师有所准备,提高学生对于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首先拥有良好的知识储备。教师更应该在依托地理教材,在讲课中渗透与职业相关的内容,将生活与地理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职业意识,完成地理教学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相互融合。
        
        参考文献
        [1]姚汝庆.新高考背景下选课走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新教育(海南),2018(32):12-14.
        [2]陈初烨.高中地理教学融入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10):28-28.
        [3]姚汝庆.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研究——以会山黎苗特色饮食调查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8):75-77.
        [4]金开任.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7(9):8-12.
        
        【标注】此文为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高中各年级生涯规划教育
目标体系的研究》(课题编号?ZD1608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