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梅晶
崇左市高级中学
摘要: 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的重点。核心素养是通过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社会发展需求以及适应能力提升的必备素质,尤其是在强调个人修养发展中,需要充分地结合所学知识来重视创新世界。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地理教学更应该遵循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本文主要就新课改形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创新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1 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的主要途径,能让学生在活动探究中实现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活动设计,比如在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把全班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五到六人,让学生自行组织语言讨论自己家乡城市的结构,学生在此环境中积极性大大增加,教师从中鼓励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学会提问,极大的发散学生的思维,在初步探讨后,学生已经了解和掌握各具特色的城市结构,教师在此过程中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的差距,并利用情景模拟来给学生创造出一个相应的场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随机抽取几名学生,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周围地区城市结构的分布情况和形成原因,然后让学生就周围地区展开积极讨论,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快速融入教学活动中,并在此过程中巧妙的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2 将教学内容生活化
地理这门学科的内容所涉及到的领域十分的广泛,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较多的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采用简单、朴实的语言将一些学生常见的事物进行引入,能够让学生通过联系自身而对知识进行探究和思考。并且这种方式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并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地理这门学科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使学生能够从新的角度去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思考。并且这种方式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广泛性,能够对地理学习产生新的理解和认知。
例如,教师在讲解高三地理“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让学生能够通过讲述自己曾经经受的灾害经历,让其他学生体会到自然灾害对于我们生活所造成的严重影响,通过这种真实事件的举例,能够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到自然灾害所带来的伤痛,进而为了了解到防护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的方法,学生能够更加有兴趣和动力去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进行一些安全常识的渗透,使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更加的广泛、全面,进而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地理这门学科的价值。
3 创设多元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能力,顾名思义是指人们在考察和分析、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应该具备的行动能力,而野外考察与室内实验对相关现象进行模拟,都是现代地理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课程所特有的学习方式。如果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地理实践力,将可以透过真实的情景来观察和理解地理环境,不断地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透过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地理实践当中。新课程教学要求的提出,也需要学校不断地优化地理教学的评价机制,一线老师和相关专家对高中地理实践课程进行全面分析,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中的学习诉求,把他们的时间态度和实践能力养成融入教学评价体系当中,通过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景,进一步地帮助老师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树立起较强的责任意识。
例如,在学习“行星地球”这一单元内容的时候,首先,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景,向学生播放宇宙当中八大行星围绕太阳所形成的运动轨迹,学生通过视觉效果能够真实地观察银河系当中八大行星的运动轨迹,充分地满足了学生探究宇宙世界的好奇心理,极大了吸引了他们的上课兴趣,学生在进行观察的同时,可以将八大行星分成内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通过了解这三种类型的基本特征,可以从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角度来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把握,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紧接着,老师要根据教材课本内容,向学生讲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因素,把太阳中大气由里到外的三个层次进行逐一地展示,并结合教材课本当中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学习,让学生对基础的地理知识进行深刻的了解,并且通过向学生展示太阳活动对地球所造成的影响,让学生进一步地认知如果太阳活动过于的剧烈,就会造成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两极地区产生极光,而地球上所产生的大多数的自然灾害与太阳活动也息息相关,进一步激发他们用专业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最后,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家里带一个地球仪,创设一个动手实践的地理教学情景,将地球分为 12 个时区,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结合学生手中的地球仪进行讲解,让他们可以明白上午、中午和下午不同时辰的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深刻地明白:当太阳高度角越高,人影长度会缩得很短,当太阳高度角越低,人影长度就会拉得很长,学生通过对地球仪直接的观察,将可以进一步的了解到地球的圈层结构,对地壳、地幔、地核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并通过画图的方式来了解每个地壳的深层运动。利用多媒体和动手实践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真正的打开学生学习地理的大门,让学生愿意用自己的思维进行学习深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现学生综合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地理教师要深刻意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及时创新教学体系、拓展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地理教学的实效性。总之,当下高中地理课堂还存在教学理念守旧、忽略核心素养培养等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之下,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在课程设计、教学反思和知识总结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核心素养作为学生疑难解答的钥匙,让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将知识付诸于实践,并让学科核心素养伴随学生今后的人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龚烨铧.渗透环境教育,提升地理核心素养[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02):39-40.
[2]李萍.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02):41-42.
[3]时金叶.基于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2):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