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跃玲
四川省黑水县红岩寄宿制小学
在语文复习教学中,作文复习教学是重点,也是复习教学中的难点。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语文检测中总分一百分试题中就是四十分的作文,作文复习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的高低,作文水平是语文综合能力反映,可以考查对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也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作文教学可以有效促进 学生全面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说它是难点是因为作文考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丰富想象力,精准的表 达力,需要巧妙构思,在近几年语文教学中,我潜心于作文复习教学,不断深入课堂实践,分析作文教学教案与学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取得显著的教学成绩,本文谈谈在作文复习教学中具体做法,与同仁商榷,旨在进一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一、目前应试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语文教学中,平时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文教学上,一个单元结束后写一篇作文,一学期结束,可能就写了五六篇作文,每个单元的作文围绕本单元课文体裁来写,作文练习太少了,尽管老师讲了很多的写作方法,无法熟练掌握,作文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技能,技能是建立实践基础上,不通过练习是无法将作文知识转化为作文技能,就如游泳一样,尽管教练如何传授游泳方法,如果不下水亲自游泳,永远无法掌握游泳方法,入水只有淹死。
由于平时作文太少,考前老师作文复习仓促应战,猜题押题,自己写范文,要求学生背诵下来,考试默写出来,考场作文形成千面一孔雷同作文,约束学生思维,学生消极被动接受老师范文,思维懈怠,没有作文主动性,丧失了作文信心和兴趣,如果把题押上了侥幸得上高分,由高分之名,无高分之实,如果没押上题,就全军覆没了,还有老师考前给
生总结各类作文模板,按套路作文,称为万能作文法,学生禁锢于固定的作文模式,失去了创新思维的活力,这样教学把学生引入死胡同,看不到作文一线曙光,走到山穷水尽疑无路困境中,寻找不到柳暗花明春景。
学生作文不知方向,不知从何处入手,考试作文文不对题,词不达意,文章体裁不分,层次含糊不清,结构不完整,学生谈“文”色变,有悖于作文教学规律,例如考试作文《我最难忘的一天》,突出“难忘”一词,更多考试作文写了按照一天作息时间记录一天所做的事,流水账,用笔泛滥,缺乏主题,无重点,“难忘”在文章中荡然无存,行文冗长,毫无生机,描写人物肖像,突不出外貌特征,人物对话突不出人物内心思想动态,有的在网上抄袭拼凑作文,作文老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
二、功在平时
有人说写作要有灵感才行,灵感从何而来呢?爱因斯坦说过“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没有艰苦写作哪来的灵感呢?唐代诗人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诗人在反复斟酌,灵感顿悟,写下流传千古名句,考试作文需要平时加强练习,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1、写随笔
学生每天完成一篇作文不现实,我要求学生写随笔,随笔写作不拘形式,文字可长可短,可叙事、抒情、论理,可以评论时事新闻,是一种非常自由的写作方式,每天坚持写,日积月累,写作素材丰富了,作文有话可写,有情可舒,有理可论,写作信心十足,兴趣盎然, 学生可以看到自己成功,我主张学生今后作文就在自己平时所写随笔中采用素材,由于平时勤于写作,考试作文信手拈来,真正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功在平时道理,解决了“巧妇难为
无米之炊”难题,没有平时铸剑,哪能疆场杀敌。
2、 坚持每天一句话写作
每天学生写一句话不难,别小看一句话,一年累计下来就接近四百句了,力争把每句话表达效果最优化,这样创新思想就会不断的笔尖源源不断涌流,表达手法日益熟练,句式恭稳,形成了一个精准表达的习惯和良好的写作习惯,拓展自己写作视野,丰富自己想象力,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写作不再痛苦。反而是一件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我要求学生定期把自己写的句子按照一定逻辑顺序表达主题,通过起承转合连接成文,学生读到自己文章。就是一篇篇美文,感悟到成功的喜悦,真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灯火阑珊处”感觉,功在平时,展示在考场,没有平时训练。哪来考试作文灵感。
三、优化方法 创新作文
1、 让想象升起思维翅膀
美好的事物无疑对学生具有巨大魅力,我们不妨应到学生注意朝阳、大海、闪光的金子,勇敢的海鸥这些美好的事物,学生有了丰富想象力,激情四射,思绪飞扬,作文时信手拈来,左右逢源,作文的词句富有动感和立体感,就能写出很有创意的作文,有个学生听到我将创新能力时感慨地说“没有创造青春犹如没有芳香的花朵,人不创新犹如死亡” “诗歌就是将生活碎语锻打艺术的金项链。”“ 写诗如矿石炼金。”“读尽人间书,深悉天下理。”文理虽不尽善尽美,但可以深深嗅到蓓蕾的芳香,说得非常富有哲理,比喻贴切,文思敏捷,展示巨大的创新潜力。
2、逆向而思立新意
逆向思维是创新活动中有效思维方式,常常能产酿新观点,新思维。比如人们把蜡烛比喻成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无私奉献的教师,有创新的学生反其起道而行之。说蜡烛爱流泪、爱变形比喻成软弱不坚的懦夫。再如中国有“三纲五常”有个同学这样说“三纲是臣为君纲,子为父纲,妻为夫纲”他解释道“ 在社会主义社会,共产党的干部问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难道不是“臣为君纲”吗?当父亲的年轻要养儿子,大了要给儿子带儿子,终生服务于儿子,难道不是“ 子为父纲”吗?丈夫外面挣钱,回家把钱交给妻子,妻子指向哪里丈夫就打向哪里,难道不是“妻为夫纲”吗?”。真是反弹琵琶出新意,对三纲五常做出与时俱进的解释,说透了古今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