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梅
广西玉林市陆川县马坡镇初级中学 537712
摘要: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作用,但是教师也需要注意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也要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教师要注重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这样才能够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好地满足新课标的要求,逐渐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为学生实现更加良好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帮助。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十分明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使其能够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但是,从目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发现,并没有真正实现这此目标。很多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目标认识不够清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偏差。部分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却不管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内心感受。
2、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占主导地位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就是课堂的主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领导作用,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注重学生的感受,学生也无法理解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所讲述的内容与自己的相关性,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课堂教学效率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的互动活动达到教学目的的基本要求,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说,教师不能再把他们当作小学生,初中生有独立的思想,有自己的丰富情感,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背景不一样,每个人的情感体验也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以及特点,真正地关心学生,去体会学生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地位,和学生成为朋友,才能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例如,在学习“憧憬美好集体”这课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预习,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在课堂上设计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的集体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挑选学生回答问题,为了不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教师可以让学生坐在位置上回答。另外,课堂的内容与学生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观念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就是学生的榜样,更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给学生做好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无沦日常生活中还是教学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仅依靠教师的力量是不行的,教师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还需要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只有家长配合教师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与法治观念。
2、加强课堂互动
课堂教学的两大主体是教师与学生,需要两大主体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这就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在自身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不能仅仅是自己讲、自己说,还应关注学生的实际互动需求,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样才能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密切师生关系,营造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实践中。这也是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例如,在教学“爱在家人间”这节内容时,笔者便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提问的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笔者设置了诸如“在家庭生活中,你爱你的家人吗?为什么?”“你是因为什么爱你的家人的?在与亲人相处时,你们是否会产生矛盾与冲突?”“面对家人间的矛盾与冲突,你们一般都是如何化解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很好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也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更为重要的是,笔者能从学生的回答中寻找他们认知上的误区、理解的正确观点,并以此为基础,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给学生讲解“爱在家人间”这节内容的重点。如此一来,我们可以看出,在有效的师生课堂互动过程中,学生能得到有效的引导,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3、引导自主探究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直接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点远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由此出发,要想切实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效果及质量,教师应注重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探索,让其切实获取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可以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果得以优化的重要切入点。
例如,在教学“法律保障生活”这节知识时,学生需要辨别社会道德、学生守则与法律三者的异同点。针对这一内容,笔者曾尝试将已经总结好的内容直接讲解给学生听,但是效果不甚理想。鉴于此,笔者尝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小组合作探讨与沟通,让学生针对三者的异同点进行认真的分析、对比。在划分学习小组后,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了积极的交流与探讨。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依靠集体的智慧,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路与理解,如有的学生认为可以从“如何产生”上对三者加以比较,有的学生认为可以从“适用范围或对象”入手对三者加以分析,有的学生认为可以从“靠什么发挥作用”出发对三者加以比较。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对社会道德、学生守则与法律三者的异同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三、结语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不断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尤其是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更应该不断转变与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使其的教学效果能够呈现不断提高的状态,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维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实现策略[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8,(1):75.
[2]白全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考试周刊,2018,(9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