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环保理念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5/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3期   作者:李应禄
[导读] 就现阶段生态环保现状来讲
                                       
        李应禄
        (贵州省遵义市第三十三中学,贵州 遵义 563000)
        摘要:就现阶段生态环保现状来讲,我国公民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还不够强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于学生的环保教育不到位,对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没有落到实处。因此,环保理念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有效渗透。那么对于初中生物教学应该如何渗透环保理念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具体讨论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态环保;方法探讨
        引言:随着人类对自然的污染愈发严重,公民的环保意识亟待提高。对于初中生物来讲,环保理念的渗透,需要体现在教学课堂的方方面面上,通过教师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主动爱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绿色环保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笔者具体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结合相关教材内容,深入挖掘环保因素
        初中生物课堂,是宣传环保教育的主要阵地。其中,初中生物教材里,蕴含着许多环保要素。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入发掘,并将其同环保理念相结合,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渗透,实现环保和教育的连接扩展。
        就拿笔者的课堂来讲,经常会根据课程内容穿插进一些关于环境保护问题方面的讲解。例如,在讲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这一课时,笔者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到生物的生存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且二者相互依存的关系。利用电子白板,首先为学生展示了一条小河没被污染之前的景象:清澈的水里生活着许多生物,河岸旁也长满了丰富的植被。随即又为学生展示了这条小河被化工厂排放的污水污染后的景象,可以看到,岸边的植被相继减少,河水变得恶臭浑浊,物种密度也大大降低。通过这两组图片的对比,带给学生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让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不仅认识到环境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还可以深刻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激起学生保护水源、绿色生活的环保意识,真正做到环保从身边小事做起,如,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少用或者不用不易降解的塑料袋等。讲到“我国的植物资源”中,可以借着为学生讲解课本内容的时候,为学生科普植物资源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其对我国发展的战略性作用。还会将一些具体的贡献罗列给学生如:三北防护林,红树林海岸等。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和保护环境就是帮助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理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应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等这类的相关法律知识,建立生态环保的法律法规意识。


        二、针对环保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初中生物课程中,有许多关于探究类的活动,所以针对在课堂上渗透环保理念而言,初中生物教师也可以利用课程特点为学生展开一系列关于环保问题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将环保理念践行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绿色出行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在讲到“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这一单元的时候,笔者按照提前分好的生物小组,安排了一个需要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观察一个身边的小型生态系统,可以公园、池塘、树林等自然场景,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写出这个生态系统的形成,离不开哪些自然因素。最后,结合课本内容总结出生态系统形成的条件和生态系统具有哪些特点。由小组长进行组内分工,在探究结束后,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在课堂上和教师进行探究结果的汇报。在课堂上,教师结合着学生得出的探究报告,对这一单元的内容进行讲解。不仅学生做到了充分的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观察周围的环境,了解到生态系统中每个环节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家出行日常生活的用水量做一个调查,然后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自家用水量是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进行完数据比对后,还可以让小组内进行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重复用水展开具体措施的探讨,并要求学生将讨论后的措施主动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三、贴近生活实际,开展社会实践
        除了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渗透环保教育理念,还应该让学生在行动上落实到生活实践中去,进一步培养学生生态环保理念和社会责任感,有效调动学生环保热情,将内部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让保护环境不再成为一句空口号,而是真真正正的渗透到学生的一举一动中。
        例如,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利用课程中的空闲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贴近生活的环保活动。比如,在植树节的时候,组织学生义务植树;组织学生主动回收废旧电池;到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宣讲自然环境倍受污染的现状以及保护自然环境带来的好处。就在上周,笔者的班级上举办了“加强环保意识,争做文明公民”的社区宣传活动,要求学生在社区内积极向居民普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一些有关绿色出行、节约用水、节约用纸、低碳环保的生活技巧。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以及学生周围群众的环保意识,贯彻落实国家提倡的生态文明理念。此外,生物教师还需要以自身为榜样,主动践行环保行动,在一举一动中透露出环保意识。如,低碳出行,乘坐公交车或者骑自行车上班;变废为宝,将废弃的水瓶、纸张等重新利用等,发挥榜样的作用,将环保意识传播到每个学生心中。班级内还可以定期展开关于环保小能手的评比,根据学生一段时间的环保行为来评定,可由教师或家长进行拍照记录,坚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做到绿色环保、爱护环境的学生,教师可以授予其“环保卫士”的荣誉称号。通过称号评比的方式,激发学生竞争意识,真正的将环保带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以上这些关于环保的行为,只有真正进行实践和落实,才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到自然环境的好坏和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以及环境保护的独特魅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将生态环保理念落到实处。
        结束:总而言之,在初中课堂上渗透生态环保理念,是每个生物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只有祖国未来的栋梁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到建立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性,才可以为我国未来环保事业提供有力保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