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合作的实现路径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李盼盼
[导读] 古人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充分说明了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切磋、互相交流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合作学习空间,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新店小学校 李盼盼    030000

摘要:古人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充分说明了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切磋、互相交流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合作学习空间,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要构建高效课堂便可将小组合作科学合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合作
        引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此外,著名教育家也曾说过:“在人的内心当中,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在学生的心灵深处,这种需求更为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有效获取是一种带有主动意识的活动,学习者不应当只是信息的接受者,而应当是获取知识的主动参与者。而小组合作学习引入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这一内在需求,自然也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其成为一个合格的知识挖掘者,不仅有效实现了师生的良好互动,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学习主要由学生、学习、合作三个重要因素组成,其中合作是一种表面的形式,学生是主体,学习是核心。合作学习具有较广泛的应用范围,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很难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改革的背景下,人们逐渐重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结合合作学习理念,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入合作学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教育部门制定的新制度,即构建素质教育与全新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在主导地位;第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理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第三,合作共赢是当代学生应当具备的优良品质,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可以说,在小学阶段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合作的实现路径
        2.1师生合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改革的推进要求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要在课堂上与学生形成互动合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为了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在平时注重与学生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对学生反馈的意见进行理性的分析,如果符合教学情况就可以采纳;这样学生会更愿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还有利于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交流模式形成后,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会更加得心应手;可以将教师讲解与师生问答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和谐的师生合作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与课程具有相关性同时能够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的课堂问题,通过问答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比如在学习《找春天》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有关春天的图片和音乐,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然后教师要向学生提出问题:看到哪些事物会让你想到春天?或者哪些事物的出现说明春天要来了?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简短的评论,并结合学生的回答完成对新课程的导入。在朗读完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并用能够代表这些景物的词语造句,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
        2.2精心设计问题,促进合作探究
        要想通过合作学习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促进学生积极动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语文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借助巧妙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导进行合作探究、主动交流,从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水平。例如,在教学《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时,笔者就围绕教学内容由浅及深地设计了几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组员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如:“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各小组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可以对文章内容有大致了解?一边讨论一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在问题逐层深入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并与组员进行讨论,在多人思维的碰撞下,不仅加深了学生自己的理解,还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了文章的内涵,从而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所以,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注重课堂问题的设计,以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促进合作学习效率的提升。
        2.3合作反馈时,教师要进行点拨和提升
        合作反馈是“共同学习”合作模式的关键环节。通常学生采用小组汇报的形式呈现合作学习结果。这是在小组合作探究基础上组与组之间的大研讨,是通过“说”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汇报中的关键信息,并以此为辐射点,建立组与组之间的联系,形成班级学习场。当小组汇报出现知识性或理解性错误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并共同讨论出正确的答案。当小组汇报出现理解分歧时,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理解,要引导学生解释自己的理解,同时分析别人的理解。在比较中,学生会发现自己理解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而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当小组汇报出现认识、理解不到位的情况时,教师要进行及时的点拨和引导.
        结束语:
        语文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课程,也是学生树立人格、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合作学习理念,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对学生今后的良好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建芳.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路径[J].教育观察,2019,8(25):55-56.
[2]张秀娟.浅析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路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9(21):144.
[3]肖飞.沟通合作中实现互动教学——如何构建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互动模式[J].学周刊,2016(35):169-1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