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堂背景下高中地理问题的设计技巧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夏璐
[导读] 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更重视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更重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云南省昆明市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    夏璐     650000

摘要: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更重视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更重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本文章对新课堂背景下高中地理问题的设计技巧?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新课堂;高中地理;问题;设计技巧
        引言
        科学的地理问题设计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问题思考方式的基础条件,这也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因此,教师一定要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设计出适合学生、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问题,从而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增添一定的趣味性与丰富性,使得学生的地理课堂参与兴趣得到有效激发。
        一、高中地理教学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很多问题的设计不具有相应的层次性,问题的难度没有做到明确的区分,经常出现同一水平问题重复进行提问的情况。在问题式的教学中没有对核心的问题进行设计,而是通过不同的问题进行堆积形成的教学,没有体现教学中的核心问题链。教学中的问题是联系学生与知识的桥梁,也是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纽带,因此,问题设计的是否合理,对于课堂的教学成果和教学目的完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新课堂背景下高中地理问题的设计技巧
        (一)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情境最好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没有问题。但有些问题由于过于学术、单调,有可能使学生没有兴趣探究。所以,如果有可能,教师不仅要设计问题,而且也应在情境的趣味性、生动性上做些文章。比如,在带学生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时,笔者从电视剧《长征》中截取了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后,战士们吃西瓜的镜头,播放给学生看。然后说,“西瓜是高温环境中生长,可战士们刚刚从雪山上下来,还穿着棉衣,哪来的西瓜吃呢?……在川西、青海高原交界及新疆部分地区,素有‘早穿棉、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民谚。大家说,这是什么原因?”由电视剧情节和民谚构建的情境,生动、有趣,能够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精研教材合理设计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精研教材并把握好教材的设计理念和意图,发挥教材的作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利用教材进行设计问题。让设计问题情景和问题与地理教材和课程标准具有相关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能找到相关的资源和依据。


例如,在地理教材中,关于地球自传的文字内容相对较少,而相关的教学活动却比较丰富,这就需要教师科学地设计提问,以合理地提问来促进学生对于地球自传的正确认识,帮助学生丰富关于地球自传方面的知识储备与认识。又如,“为什么在地球上能够见到日出回落现象?这属于地球的自传还是公转?日出日落会导致什么样的现象出现?”教师利用这些提问来充分激发学生探究地球自传相关知识的热情,以自行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日出日落属于地球的自传现象,日出日落导致白天与黑夜现象的出现,而日出回落则是因为日出日落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相反的。通过对地理教材的深入挖掘,教师能够设计出以上类似的优质提问,使得学生在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逐渐实现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由简到难地解决问题等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适当增加问题深度
        因为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采取循序渐进的问题情景设置方式,并且老师在每制定一个教学情景之时,都要根据其相应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使学生能够通过老师的帮助更好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途径,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师生之间的距离得以拉近,也可以使学生加大自己的思考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思维进阶水平。例如《水循环》中,老师指导学生绘制“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进而理解“什么是水循环”,再提出:请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各环节的影响等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且老师可以给学生恰当的提示,比如地面硬化、植树种草等思路,让其能够找到思索的方向。从一个问题中可以培养学生对给定的简单地理事象,从多个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角度进行分析的思维方式。也可以深度培养学生能够结合给定的复杂地理事象,综合各要素以及结合生活当中的真实情景,系统分析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坚实自己的地理知识基础,还能够更好的提升高难度高思维的探索能力。
        (四)问题设计分层
        问题设计分层的策略,符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要求,因而能使教师所提的问题在各个问题设计环节发挥出理想的作用。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在一个班级中,不同学生在认知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就使得关注学生的层次性特点成为教师必然要做的准备工作。一般来讲,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是比较常见的做法。三个层次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表现出来的区别值得重视,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既要保证问题与学生的层次相适应,又要利用问题发展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兼顾层次性要求,设计从浅到深的问题,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回答出符合自身学习层次的问题,从而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回答问题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结束语
        综上所述,精心设计地理问题是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理念与方法创新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地理问题启发性的有效手段,有利于促进学生地理学习思维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符合在新时期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发展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懂得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精心、科学地设计地理问题,从而促进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珊珊.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优化设计与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2):81-82.
[2]李金国.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与实践[J].镇江高专学报,2020,33(03):102-104.
[3]邱刚田,刘光文.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优化设计与实践[J].地理教育,2020(06):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