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核心素养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宗艺煊
[导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导向,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以培养和关注学生核心素养能力为宗旨,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是培养学生解决学科问题的主要能力与必备品质。

浙江省义乌中学 宗艺煊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导向,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以培养和关注学生核心素养能力为宗旨,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是培养学生解决学科问题的主要能力与必备品质。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追求。作为新课改理背景下的高中政治老师必须思考如何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本文主要分析浅议核心素养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引言
        通过对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课改教学大纲的学习与认识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老师在教学中应该首先提升自己的教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要废弃陈旧的教学理念,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正确认识教学、教材和教学对象,不断学习充电,尽快接受新的事物,做出改变,提升自己,适应新时代的教学。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方法构建的意义
        从课程目标上看,中央发布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目的在于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自觉实践拥护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从课程功能上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对高中生开展德育的主要途径,是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平台,是践行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有力举措。从课程定位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衔接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纽带,在课程内涵上由思想引领向理论指导实践延伸,同时为学生进入大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至专业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构建出兼具有效性和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方式,以提升课程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参与课堂思考
        主动质问,积极发言。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教学的基础,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有时候课堂过于严肃,很多学生一言不发,课堂沉闷,老师启而学生不发。慢慢地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力就不会集中在课堂,学生的听课效果就会不好。所以老师应该给学生创设自主的课堂,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鼓励学生去说,肯定学生的观点,让学生自主地“互动”,要足够尊重学生。当学生课堂分散注意力的时候,老师通过动作、眼神或者尊重的语言给他们一个提醒,有学生在发言胆怯、畏缩时用微笑、用鼓励让他们找到自信。这样师生间有了信任感,学生也感到了被肯定、被关注,然后他们就会主动参与课堂,注意力也会集中在课堂,学习效果自然会变得高效。
        (二)老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应该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课堂上教师创设好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投入到相关的情境中,扮演相关的角色,然后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再点播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不再是学习的权威,而是以一个“学习过程中的伙伴和合作者”来陪伴学生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新课改下老师的改变也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老师一定要相信学生的潜能,只要学生能大胆地提出问题,老师就要以陪伴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疑问解答,实现师生互动,共同来解决问题。
        (三)坚持实践性原则
        教师应构建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在活动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信、在信中拓展学习和思维的空间,通过活动型课程的构建,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综合探究等能力。这样既体现学生的独特性,又充分发挥了团队的合作性。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政治教育活动化,政治活动长效化,德育载体生活化,理想信念坚定化,这种教育方式符合学生个性成长的规律,符合学生的普遍认知规律。
        (四)生活化教学
        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八个统一”还强调“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启发性教育,自觉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情境、发现不同,在教师环环相扣的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的得出结论。从现在的课程结构来看,高中人教版的四个必修模块,即《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教材名称本身就说明了高中政治课教学必须贴近现实生活,要注重对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教育学家杜威首次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让学生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能力,可以回归、运用到他们平时的生活中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课堂应有“深度”更要有“温度”。有“深度”是对于知识而言,教师应由浅入深的深化知识,挑战学生思维、挑战学生智慧。有“温度”则是对情感而言,教师应该使问题能贴近学生的生活,触动学生的心灵。例如,学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后,可以要求学生参与家庭理财,“当家一星期”。学生与家长一起记录好每天家庭消费的内容、钱款,到周末结算一次,并利用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家庭消费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懂得“柴米油盐贵”、要理性消费的道理,从而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学会感恩、节约,也可以培养理性精神。
        结束语
        总之,新时代的教学不断地对老师提出新的挑战,老师一定要接受现实的改变,必须转变教育教学的陈旧理念,通过学习真正提升自身素质,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索,勇于发现、勇于创新。
参考文献:
[1]王红.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10):58.
[2]邱斌,左群.试述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课堂构建[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004):69-74,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