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融合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朱雯
[导读] 数学是人类对于已知事物结构进行描述的一种手段,是能够应用于科学方面的必要工具,数学的诞生代表着人类开始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代表着人类智慧走向成熟。从古至今,数学被广泛运用到人类的生活中,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乌市绣湖小学 朱雯

摘要:数学是人类对于已知事物结构进行描述的一种手段,是能够应用于科学方面的必要工具,数学的诞生代表着人类开始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代表着人类智慧走向成熟。从古至今,数学被广泛运用到人类的生活中,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的基础教育阶段,应采用现代化手段,将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扩充教学资源,以赋予每一名学生充足的数学空间与趣味化的课堂。但是,在目前的融合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诸多问题,形成教学上的阻碍。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融合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融合策略
        引言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既是新时代发展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现实需求,又是教育信息化时代建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现实需求。一直以来,尽管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持续不断地、合情合景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但是,一些低层次、浅表化的,甚至低效化、无效化的融合并不鲜见。诸如,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将多媒体课件当作呈现练习题目的一块“展板”,或将多媒体课件视作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个“橱窗”,更有甚者,将信息技术手段作为一种“负担”、一种“累赘”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之中。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意义
        小学生天生喜欢玩耍和探究新鲜的事物,枯燥的数学课堂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果数学教师一直使用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教学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师可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既生动又有趣,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其中并高效获取数学知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提高以后,他们的课堂主人翁地位也得以实现,获取知识的效率和综合素养的提升都成为了现实。
        二、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与过去不同的是,当前的科技进步脚步在不断加快,人们在社会中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在教育方面,曾有着长时间的应试教育时期,此阶段对于教师的影响是比较深的。由此,在现代的教育工作中,仍有部分教师停留在过去的思想观念当中,不愿跟随时代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影响了数学学科的教学进度,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师的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落后于时代的教学观念,对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否定,都是对于信息化教学模式认识的欠缺,若不及时进行改善,会对师生双方产生不利影响。数学这门学科在知识内容上非常需要学生有着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因为数学知识不像其他文化学科一样,重复进行阅读与复习就能加深印象形成固定记忆。数学需要学生能够有着活跃的数学思维能力,将固定的数学公式灵活地应用到不同的题目当中。因此,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面对数学题目时,往往不能进行正确的运算,并且由于毫无头绪,很容易使他们放弃这个阶段的学习,这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三、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融合策略分析
       (一)引导学生们探索更多知识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讲授课本的固定知识,还需要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延展,最终让学生们的知识形成连续的脉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加深对数学知识的了解、认知,并且知识的延展和背后的故事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点,提高课堂教学的综合效用。具体举例来说,教师在讲授关于“圆”的知识时,不仅要讲授周长的计算方法,可以延展出“圆周率”的研究故事以及我国著名数学家祖冲之为圆周率所做出的贡献等,并且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来进行延展内容展示,包括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提高展示效率,避免由于延展知识的讲授而影响课堂整体效率,另外,教师在讲授关于数学知识背后的故事时,可以着重强调前辈的精神以及所做出的贡献,对学生们形成积极正面的鼓励,引导学生们奋进向上。总而言之,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信息术来引导学生们探索更多的知识,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和认知面,断提高学生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评价学生
        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十分强大,既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得到了教师们的一致认可。在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通常都会应用语言表扬或者批评学生,或者通过考试或者测试的方法评价学生,形式较为单一,也起不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当信息技术出现在小学数学课堂后,教师们开始转变评价学生的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将一些小游戏引入课堂,促使学生在比赛性质的游戏中学会自我评价。教师也可根据比赛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提出巩固或者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举措。例如,学生在学习了“负数”知识点后,小学数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评价学生,既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又快速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课上,教师通过生活化的方法将负数引入课堂,教会了学生正确读并写负数。在学生理解了负数的意义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出寻找负数的游戏以及填写正负数的游戏,鼓励学生们纷纷参与其中,促使他们在参与游戏活动过程中加深对负数的认知。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游戏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将他们对负数的掌握和判断速度进行了比较,并鼓励其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升速度。在有趣且合理的评价活动中,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还正确认识到了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同时激发他们的胜负欲。学生的兴趣胜负欲提升后,他们会主动地去温习知识,学习效率也会由此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这个信息蓬发的时代,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当中,有利于加快学生的学习进度,也有利于强化学科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充分展现新时期背景下,小学数学学科的精华。
参考文献
[1]吉宇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应用分析[J].新课程(综合版),2018(09):83.
[2]王佩剑.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策略研究[J].才智,2018(22):112.
[3]齐宝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J].科普童话,2018(30):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