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让数学阅读成为一种常态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方云燕
[导读] “核心素养”即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这一素养要求现今教育教学不仅局限于教知识,更要指向“育人”。小学数学阅读具有抽象性、严谨性等特点。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学习数学时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浙江省义乌市义亭小学 方云燕

 [摘要] “核心素养”即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这一素养要求现今教育教学不仅局限于教知识,更要指向“育人”。小学数学阅读具有抽象性、严谨性等特点。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学习数学时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做到重视数学阅读,创造阅读机会;把握阅读现状,进行阅读指导;提高阅读认识,激发阅读兴趣,让数学阅读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常态。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阅读;问题;策略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思维习惯、终身学习的兴趣与意识。而阅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尤其是随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阅读已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个人终身学习最基本的手段。数学阅读不容忽视,数学阅读不仅有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及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然而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严谨性使得一部分孩子学习起来感到枯燥和困难,尤其从三年级开始,教材的抽象性明显增强,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从而制约了学生数学潜能的发挥。
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学习数学时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那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切实有效地进行数学阅读呢?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浅显看法。
        一、小学数学阅读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1.包办阅读,越俎代庖
        在教学准备中,大部分老师能够充分阅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并有着将之传授给学生的强烈愿望。然而,到了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达到“短时高效”,为了追求“省时省力”,往往多讲、少读,多说结果、少议过程,不知不觉中,研读数学教材逐渐成为老师的事,而学生的任务却沦为接受与倾听。那些本应该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逐渐消失,越走越远。
        2.匆忙阅读,蜻蜓点水
        数学阅读讲究方法,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渗透阅读指导方法。可惜的是在教学实践中,有部分老师总担心时间不够,或任务完不成,对阅读的方法和指导几乎为零,也许部分老师认为阅读指导应该是语文老师的事。以至于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生对稍长的题目读不下去,根本不来读,直接放弃的现象,究其原因,还是阅读能力欠缺,在数学阅读过程中提去不了有用信息。
        (二)学生方面
        1.断章取义,读不完整
        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不持久,在阅读中往往读了开头,便以为猜中了结尾。数学阅读讲究灵活性,很多数学内容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可是有的学生往往没读完整就断章取义,以为是平时做过的,直接按老印象得出结论。
        2.走马观花,读不深入
        很多数学内容抽象、深奥,有的还掺杂着字母和符号,需要精读和细读。但是小学生知识储备少、识字量有限,遇到难题容易放弃的心理,在读题中往往会跳过不理解的字词,导致对阅读材料囫囵吞枣、雾里看花。低年级的学生受各方面的影响更加不能对材料进行全面、深入的阅读。



        二、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重视数学阅读,创造阅读机会
        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大原则下,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开展针对性教学;坚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这也是核心素养的要求。
        1.合理利用课堂时间,积极创造阅读机会。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作用,将数学阅读纳入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在数学课本上,有很多材料可供学生阅读,如概念、定理、法则等等。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把阅读的机会让给学生。
        2.精心安排课外时间,乐于创造阅读机会。
        素质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之中,而是要让学习随处发生,创造乐学氛围。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生阅读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从课外寻找阅读的机会。我们的数学课外阅读材料也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数学报》就是很好的素材。数学阅读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数学教师能做一个有心人,为学生积极创造阅读的机会,让学生有时间和内容可读。
        (二)把握阅读现状,进行阅读指导
        数学语言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和科学性,数学阅读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且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思维能力比较弱,在阅读过程中容易遇到困难。因此,数学教师应掌握一定的数学阅读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
        1.以身示范,科学阅读。
        学生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的数学阅读水平取决于教师的科学指导。教师在示范阅读时,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到内容读正确、发音标准、有节奏感、突出关键字……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指导学生阅读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仅读正确,还要理解其意思。
        2.洗耳恭听,及时纠错。
        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当一回聆听者。学生应根据具体的阅读内容,进行粗读、细读、精读与研读。像概念、定理都要仔细读、分句朗读,并反复推敲、琢磨,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如阅读应用题时,学生怎么抓住关键词、怎样停顿、如何处理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提高阅读认识,激发阅读兴趣
        学生认为阅读是一件非常枯燥乏味的事,特别是阅读数学概念。作为教师,我们应转变学生这种消极的观念,使他们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应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因为借助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我们数学教师应承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责任,对其进行科学地指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体验阅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管晓蓉. 且读且思数学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J]. 小学教学教与学,2017(4).
[3]韦力慧.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参考,2014(9)
[4]辛涛,姜宇.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