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月   作者:韩玉梅 李鹏
[导读]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在西方国家教育界产生并得以迅速发展,教育正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是当前教育界先进的主流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特别是对技工院校正在实施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正符合一体化教学的改革理念。

淄博市技师学院    韩玉梅  李鹏

摘 要:“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在西方国家教育界产生并得以迅速发展,教育正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是当前教育界先进的主流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特别是对技工院校正在实施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正符合一体化教学的改革理念。在一体化教学中如何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本文在浅析“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基础上,分析该理念在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管理、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等上的实践与尝试。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理念  一体化教学  实践
        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社会和企业渴望新型的职业技能人才。习近平指出,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更好的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也为了提升自我社会竞争力,技工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一体化教学,就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整理融会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更多、更优秀、更适合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可以看出,发展的焦点是“技能人才”。不仅仅要有高的专业能力,也就是专业素养和操作能力,还要有能够解决问题、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方法能力,更要有团队合作、经营管理的社会能力。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人才”,施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本文浅析“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以及该理念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实践和尝试。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1、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起源。他指出,要让学生为自己的将来打好基础就必须让他们自己控制自己,使他们能完全发挥自己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各种感官去接触外界,从而实现对自己能力的支配。
        2、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首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他认为如果学习的内容与学习者的个人需求相关,而且学习者又积极参与,这样的学习就有效。另外,学习者的自我意识非常重要, 如果外界的批评保持在最低限度,学生的自主评价得以发挥,那么学习者的独立性和创造力等能力将得以发展。
        3建构主义理论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重要理论基础 。其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其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4、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学的重心从教师转化为学生自己要学和要做!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刘献君教授指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是指教师围着学生转,也不是指教师与学生角色、身份、地位的高低,而是指教学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的转变。教育的目的不在“教”而在“学”,也即“教”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学生学习了就有教育没有学习就没有教育。因此,最根本的是要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即从“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转变,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他们如何学以及学到了什么。



        二、以学生为中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实现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
        1、构建真实的工作情景
        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行业、企业工作实际。再由企业专家、技能大师、一线技术工人和专业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特点、理解接受的能力、企业标准等提炼而出,转化为一体化课程。一体化课程的突出特色便是“职业”性,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在一体化教学中,还原工作的真实性,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自己身临其境。根据任务描述,明确任务,然后主动分析任务,通过查找资料,做好任务准备,根据任务的特点做好小组分工,制定任务计划,自己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并施行,最后检验。通过工作情景的创设,让学生主动通过工作来学习,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了综合职业能力。
        2、教师少讲解,多提供学习的资源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认认真真、辛辛苦苦的讲,意图把自己的知识体系、自己的技能经验完整无误的传递给学生,而实际的效果是学生不理解教师的意图,也没有转化成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这就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就像被护在母鸡翅膀下的小鸡,不经历风雨,难于成为一飞冲天的雄鹰。也像是同时教徒弟和儿子的师傅,把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偷偷都传给儿子,可最后徒弟成了能工巧匠,而儿子却在“经验”下踟蹰不前。
        教师少讲解,并不是不讲解,而是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来提出问题。教师如果采取对学生放任的态度,实际上就是放弃他们的指导责任。教师具有更成熟、更丰富的经验,应该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并给以恰当的引导。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施中,工作页是典型工作任务实施的载体,根据工作页一步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工作过程、制定方法、解决问题。工作页就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资源库,不仅仅为学生提供了工作的参考方法和步骤还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相当于教师亲自为学生组建的学习所需的书籍库和材料库,让学生很方便的根据需要借鉴、查阅。
        3、明确学习目标,建立完善的学习支持系统
        “以学生为中心”,不是漫无边际的任由学生发挥,而是要处理好“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系,明确任务内容,及所要达到的目的,考核评估标准及要达到的效果。因为只有学生明确了责任,才能够激发要达到目标的自主性以及创新性。这就好比技能大赛上,只有领会了任务,知道要达到的效果,才能名列前茅,争金夺银。
        4、合理分组,分组学习
        一个教学班级在35人以上,在完成一个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根据互补原则,也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原则将其分成5-6个自我驱动小组,小组组长由组员推荐,后续一周一换。分成小组,可以提升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提高团结合作能力。小组成员一起制定工作计划、实施步骤,一起检验工作成果,相互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学习过程中不再是主导者、决定者而是辅导者、合作者,教师职责由以前的授业解惑转变成营造积极协作的学习氛围,提供更多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思考并相互配合协作获得学习经验。
        5、重组评价方式,以自我评价为主
        评价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理解,往往采用期末考试的方法,理论以闭卷的形式,技能以过程的考核形式。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职责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具有选择权和主动认知权,对学习和考核评价负有责任。评价方式应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过程评价是一种优化的评价方法,可过程评价中应以自我评价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自己在工作学习的过程中找差距、找不足,才能够真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在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的一体化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同时,也要处理好“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系,强调“学生中心”理念的同时,并不意味着教师“放手”。我们应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培养一个学生“会学”的能力,助力学生实现理想、成就事业。
参考文献:
[1]李恋.“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内涵解析[J].中国论文网,2014(3).
[2]曾德琪.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探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3]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