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有效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分析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潘德光
[导读] 现阶段,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导致效果不理想。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思想观念较为传统,且文化储备不足,这给小学数学教学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山东省利津县北宋镇南宋小学   潘德光   257438

摘要:现阶段,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导致效果不理想。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思想观念较为传统,且文化储备不足,这给小学数学教学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有效融入;教学策略
        引言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数学文化凭借其丰富的内容,透彻的思想以及巧妙的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数学文化也随着时代而改变,从单纯的理论知识,发展成现在与课堂教学相联系,为数学课堂学习构建了一个系统化、科学化、完善化的全新教学体系。数学教师更加重视数学教学中丰富的文化积淀,更加细致地讲解数学概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历史或数学精神,探寻数学的真实面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一、数学文化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知识的讲授中,数学文化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数学文化能够不断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大概在6~12岁之间。在认知发展理论下,小学生不断进行思维转变。四年级是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关键时期。学生在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时,经常会感觉到无力,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厌烦的学习心态。数学文化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无形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文化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会感受建筑设计美、图像现实美等,这些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不断发展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数学文化能够塑造学生的道德品格。抽象的数学知识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久而久之,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学习心态,不能提高学习能力。教师在小学阶段向学生渗透数学文化,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克服困难,塑造学生坚韧的品格。数学知识具有严谨性和逻辑性的特征,会塑造学生理智、思辨等品格。
        二、数学文化有效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在课程导入时创设情境,渗透数学文化
        以数学知识为背景创设课堂情境,能够把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美化小学生的心灵,使小学生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综合素养。小学生在教学情境里学习,增强积极性,开阔眼界,接受数学文化的洗礼。
        比如讲小学数学《认识方程》,这是小学生初步学习代数的开始,影响着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发展,更好的处理数量间的关系。教学时为了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数学教师大胆创新,给小学生介绍方程的来源,以故事情境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早在3600年前,古埃及人写在草纸上的数学问题中就涉及了方程,“方程”一词的中文出自数学专著《九章算术》,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作了大量注释,还创立了简便的“互乘相消”法来解方程组……”小学生通过听故事,能够有效加强对方程的理解,从生活情境中找到等量关系并用数学语言表达。



        (二)扩展多元数学文化资源、基于教材栏目途径融入
        《数学标准》中强调:“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在“如何提升数学素养”策略上,《数学标准》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给出了明确指示,即“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立足现状,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提供了“你知道吗?”“数学乐园”等栏目,借助教材中的这些栏目,能够顺理成章地将相关数学文化融入数学知识传授中去。
        例如,小学数学“负数”的教学中,在“你知道吗?”的栏目里,列举了四种关于负数的理解方式,其中“算筹”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发明的一种计算方式,可作为数学实践应用的切入点,让学生了解古人利用负数的方法,借鉴古人的智慧掌握新知识;但受限于教材篇幅,“你知道吗?”栏目中数学文化的呈现只是冰山一角,教师在展开数学文化融入之前应收集较为全面的“负数史料”,在融入过程中遵循《数学标准》中对数学素养培养的相关要求,例如“多角度理解数学”———红色算筹代表“正数”,而黑色算筹代表“负数”,“粮食入仓为正而出仓为负”也是一个理解角度,这样通过数学文化资源挖掘、拓展,实现多元化融入,可有效满足多角度理解的需要。作为数学文化的载体,在教材的组成部分中,此类栏目所容纳的数学文化资源毕竟有限,仅以此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显得匮乏。据此,教师应更新数学教育理念,跳出数学教材局限,积极地寻求跨学科、跨领域的数学文化资源,实现学生的知识多元输入。
        (三)在史料讲解中渗透
        数学有上千年的历史,形成了庞大的知识体系,其中数学文化与数学史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在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需要渗透数学史的知识,带领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来源,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在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相关数学史,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首先,教师可以讲解数学家的故事。
        比如,数学家自强不息、孜孜不倦、敢于创新、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与财富。教师讲解有趣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其次,在讲解概念知识时,教师可以介绍相关的数学史,将相关概念的发展过程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掌握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进而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定理都是数学家通过孜孜不倦的实践探索得来的宝贵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一边讲解知识,一边带领学生自我反思,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接受良好的思想教育。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最为杰出的数学家,他为了求出精准的圆周率,经过无数次演算,历经千辛万苦,却从未放弃,最终将圆周率的数值确定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份可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融入,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向学生展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学文化,学生也需要对数学文化的学习保持一定的好奇心,从而挖掘到数学这一学科的思想脉络和历史美感。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时进行课堂评价,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科学化、专业化、信息化,从而使数学文化教育达到新的发展高度。
参考文献
[1]关自玲.数学文化有效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84-285.
[2]王艳莉.如何将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浅谈[J].读写算,2019(32):66.
[3]刘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18,31(12):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