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徐丽丽
[导读] 中华文化是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文化,就其本质而言,即是历史在当代的折射、认同、重新解释和升华。我国历史悠久,在岁月的积累总结中形成了专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被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和重视。

招远市丽湖学校 徐丽丽

        中华文化是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文化,就其本质而言,即是历史在当代的折射、认同、重新解释和升华。我国历史悠久,在岁月的积累总结中形成了专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被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和重视。将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之本,不仅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民族精神弘扬、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树立的重要途径。在这里我主要浅析一下有关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二十世纪,是人类政治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们又重新走到了音乐人生的新起点,世界建立了多元化的文化传承教育理念。站在21世纪,要改变以西方音乐文化为中心的观念, 推动我国国乐教育有效继承和向前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浸润学生心田,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学生的性格和品德,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培养新时代祖国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二、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史与现状 
        (一)中国民族音乐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开始,到秦汉逐步确立了五声性特点。西周时期民间就流行吹笙等乐器演奏形式,到秦朝出现了最有代表性的编钟,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唐朝的歌舞乐队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以弹拨音乐为主体的华丽浪漫民乐时代。元朝在没有科举制度的前提下,大批文人都转入了民间艺术的创作之中,从而创造了繁盛的元曲时代... ... 
新中国建国以后,经济力量的积累转化为民族自信,使民族音乐得到了快速的成长,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二)中国民族音乐是我国历代音乐家所创作并反复修改的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特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其资源基础雄厚。如今要想更好地传承民乐文化,需要更清楚地认识它所面对的现实。


一是在全球经济快速交融的环境下,不断涌入了国内音乐文化市场的外来音乐,这就要求我国民乐文化要根据现阶段教育的实际要求,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二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过快,传统音乐文化已不能满足现如今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而部分传统艺人由于各种生活压力不得不转入其他行业,造成了民族音乐创作者的稀少;三是中国传统音乐正经受着来自西方音乐的抨击和质疑,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和特色意识日趋淡化,流行音乐充斥校园,民族乐器无人问津,许多家长不顾经济实力,纷纷买钢琴,学吉他,千年的民族音乐文化大有被遗忘之势。
        三、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
        音乐是一种力量,能感染人,也会影响人,义务教育学段音乐教育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阵地,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就成为了当今教师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教师的教育理念必须与时俱进,教学手段必须适应对教师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更高要求的挑战。
        (一)坚持修养的长期性,是传承民乐文化的关键。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作为一名教师,应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民乐有关知识。例如观看《国乐大典》,该节目突破国乐大众的瓶颈,用音乐的优美旋律突破时间、地域、语言的差异,让古老和青春相遇,不断增强我们民乐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利用业余时间练习民族乐器,自学了古筝、竹笛、萧等乐器,不仅可以丰富课余生活,陶冶情操,而且能够提高自身民乐素养。翻看有关教育类、专业类的书籍,可以丰富知识体系,促进教学能力大大提高。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形式,必须针对个体因材施教,才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达到事半功倍。只有坚持修养的长期性,才能更好地锻炼意志力,为更好地传承民乐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民乐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教学,为学生讲解音乐教材上的有关民族音乐文化知识,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例如: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华夏古韵》体现了民族音乐的丰富性。这一单元涉及了骨笛、编钟、埙、古琴等多种民族乐器,教师要把有关的音乐曲目结合起来,创设一个亲切的音乐环境,营造一个愉快而轻松的音乐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接受和发现学习,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作品的情感内涵,通过大家的情感体验来感受民乐的精神和气质。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乐器图片,来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营造浓厚的校园民乐文化氛围。
        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丰富浓厚的校园生活,全面提高同学们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学校可以经常举办有关民族音乐合唱比赛和校园民族器乐大赛。通过比赛,全体师生沉浸在浓厚的音乐文化氛围中,体验着民族音乐带给我们的欢乐与自信。如果基层学校能够一直坚持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为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落实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学生心灵的影响方面是任何教科书、奖励制度都不能替代的。教师的民族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才能塑造出学生效仿的榜样,用言传身教感染每一个学生。教师职业以育人为  目的,教师不仅要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去育人,同时也运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去育人。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对于继承发扬人民教师优良传统和美德是很重要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