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阅读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月   作者:杨松松
[导读] 为了在课程教学层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研制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阅读作为英语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信息输入途径和综合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之一。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实验学校    杨松松

        一、引言
        为了在课程教学层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研制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阅读作为英语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信息输入途径和综合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伴随着这一体系的提出,阅读素养理念逐渐引起广泛关注。然而长期以来,一些模式化的代入式阅读教学模式严重影响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也严重影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常见于以下几个问题:
        1.碎片化的阅读教学
        有些教师教学一篇文本,往往孤立地,零散地先教词汇,而不是引导学生基于文本探究来教学词汇;阅读中涉及的问题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利于学生自己构建文本阅读品格。
        2.模式化的阅读策略指导
        日常语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采用读前、读中、读后的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指导多使用略读、细读、速读等,很少从文本体裁出发选择阅读策略。
        3.功利化的阅读教学
        教学活动设计紧跟中考考试题型,怎么考就怎么教。不能真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也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品格。
        二、教材中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应用实例
        本课例教学内容是人教版《英语》(Go for it)九年级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Section B的阅读材料“Sad but beautiful”。文本突出了本单元的核心话题Express Preferences.研读文本就是要求教师应该走进文本深处,根据文本的写作形式确定文本的体裁,再由体裁特点出发,剖析文本结构,总结前后衔接的形式,指出语言特色。指导学生阅读,将知识迁移并内化,为学生以后的自主阅读奠定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戴军熔 2012)
        基于对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通过本节所学,学生能够:
        (1)提取作者对音乐的感受,梳理并概括阿炳的生活经历和音乐成就。
        (2)利用获取的信息,推测、归纳《二泉映月》凄美的原因,深度理解文本,剖析文本所要表达的积极乐观的人生精神和民族自信心。
        (3)通过本节所学,可以传播中国传统民乐,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过程
        1.激活背景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环节1]
        课前播放女子十二乐坊的《Forbidden City》,上课伊始给出问题:How do you feel about this piece of music?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
         [教学环节2]
        引出Section A 2d中爱好纯音乐的Scott,创设情境,请学生给予建议,让学生欣赏《二泉映月》的引子,各抒己见,表达感受。
         [设计意图]
        该情境的创设意在激活学生在Section A的知识储备,建立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激发阅读欲望。
        2.解码文本,培养阅读能力,提升阅读品格
         [教学环节1]
        学生速读Scott写的这篇“听后感”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What’s the name of his most favorite piece of music?
        (2)Who was the music written by?
        (3)How does the writer feel about this piece of music?
        (4)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title “Sad but Beautiful”?
        这四个问题正是文本轮廓的讨论,让学生先组内讨论,再各抒己见,教师汇总观点,绘制出了第一张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
        通过四个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略读这一阅读策略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宏观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环节2]
        学生掌握每一段的主题后,引导学生精读文本(着重于二、三段),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每一段中supporting details相互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来。
        Step 1: 细读第二段,体会Abing’s hard life。角色扮演,谈体会。再读第二段,找出阿炳在每一个转折点是如何面对艰苦的,尤其品味了play到perform的转换。学生对标题Sad but beautiful有了新的感悟,并出示第一个情感目标。
        Step 2:阅读第三段,找出阿炳的艺术成就。之后PPT呈现对成就的第二个感受。
        Step 3:引入小泽征尔的评价,再读最后一段,回答:What does the writer say about the sadness?
         [设计意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是思维的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和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从整体出发,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王凤鸣,2011)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增强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3.基于文本理解,提升阅读体验
         [教学环节1]
        再听《二泉映月》,谈感受,渗透第二个情感目标。
         [教学环节2]
        拓展延伸,顺势向学生提问:
        (1)If you are asked about Abing by foreigners, how would you introduce Erquan Yingyue to them?
        (2)If you are supposed to introduce Abing in a lively article, what can the title be?
         [设计意图]
        涉及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强化学生的阅读品格。通过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内化文本内容和语言,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评价和创造,充分发挥想象最终产生独特的想法。
        4. Homework
        (1)Draw a picture about Abing’s life with introduction.
        (2)Read “A man with seven lives” and write your feelings like “Sad but beautiful”.
         [设计意图]
        课后继续做好文本拓展活动。分层作业的设计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自主选择的权利,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以便达成核心素养的培养目的。
        四、总结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不断发展和提高。教师要在对文本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和有效的阅读方法,以此帮助学生获得新知识、建构新概念,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还重视了阅读素养的培养。教师在开展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文本特点、教学目标需求来选择多种生动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如图片环游、故事地图、拼图阅读、阅读圈等,这些阅读教学模式可以独立应用,也可以结合使用。教学手段应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铭记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不要墨守成规,要奇异、求变。
        另外,拓展阅读资源,搭建好阅读平台,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在语言理解中,人们激活相关的图式,以帮助他们更快、更有效地加工和理解一些新的经历(Richards & Schmidt 2003)。本节课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音乐学生了解甚少,通过播放短视频,拓展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本设计的体裁和背景知识,为学生的阅读搭起了支架,降低了阅读难度。
参考文献
秦红红. 2018.11. 《促进阅读素养形成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例谈》. 英语学习(教师版)
刘企. 《新形势下如何解读英语阅读素养》.
王凤鸣. 2011.06.《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中应用价值浅析》.
程晓堂,赵思奇. 2016.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王蔷. 2017. 《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 英语学习(教师版).
张献臣. 2019. 06.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痛点分析与对策》.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罗红莲. 2017. 《培养英语阅读素养,打造“3D”高效课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