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月   作者:张双
[导读] 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相关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重视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让高中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全面发展。

济南市济阳区第一中学   张双   251400

摘要: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相关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重视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让高中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全面发展。学校和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教导,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首要的位置,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学生正确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信息技术课程新课标的不断深入,促进了“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快速推进。新课标中明确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督促教师应通过创新教学来满足学生多元需求。信息技术课程是技能的培养,更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次的表现。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信息技术科目的重视程度不足
        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高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新课改已经推行了很长时间,但是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对于高中生来说,想要考上理想的大学,必须要提升自身的文化课成绩。这直接导致了学校、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同样的,学生也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把信息技术课作为放松课,影响自身素养的提高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教学形式枯燥单一
        部分教师在授课时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并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丧失学习的兴趣。甚至有的教师缺乏教学模式上的创新。例如,在教学中不需要分组学习的情况下,教师过于注重课堂的互动对学生强行分组,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输出。
        二、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对策
        (一)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信息技术认同感培养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认同感,这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我们需要认识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认同感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逐步渗透这一目标,从而使教学工作更具针对性、目的性,使人才培养达到预期目标。在信息技术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这一学科有充分的认识,从而提高其认同感。现阶段,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各行各业都在发生变化,信息技术的作用越发突显。因此,教师应该对信息技术的价值进行有效分析,明确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使人们的生产及生活变得更加高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获取相应的学习资源及学习技巧,使学生的学习模式逐渐发生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媒介作用,引导学生充分掌握学习中的重难点,把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在提高信息技术认同感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提高,学习的广度及深度逐渐拓展,学生会越发重视学习过程,并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从而使自身的学习体系更加完善。此外,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使学生的学习更具趣味性。
        例如,教师在讲解信息技术的作用时,可以融入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工作中,人们利用办公软件处理问题,可以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在学习中,人们利用信息技术中的相关软件创设学习平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使学习更具趣味性;在生活中,人们利用网络购物,既省时又方便。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而且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其已逐渐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以小组为单位,着重培养计算思维
        小组学习是当下非常流行的一种合作学习方式,教师也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鼓励和帮助也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学习效率,而在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计算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有助于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实际计算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创新课堂授课方式,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辅助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例如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中第一章数据与信息一章的教学时,老师可以将课堂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课下自主准备课堂内容,对这一内容进行讲解,第二天老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不同项目内容的分析,这样自主分析的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记住课堂上讲的内容,这种自己分析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对结论产生的过程有一个大致的学习和了解,有助于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三)合理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辨别能力
        最后,教师还要通过合理的引导,来培养学生具备一个良好的信息辨别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对信息的好坏进行辨别。由于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学生在搜寻信息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没有价值,甚至是有害的信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通过合理引导,来帮助学生认识到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有价值?并且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有害信息所产生的危害,能够消磨人的意志,对社会发展起到阻碍。例如,教师可以以网络谣言为例子,告诉学生网络谣言的危害,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例子来进行证明,使得学生在对信息进行搜寻时,能够去主观地验证信息的真假,并对信息的来源进行了解和调查,选择具有较高保障的信息。而且还要告诉学生坚决不能够对网络虚假信息进行传播,避免对社会发展造成破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帮助学生对信息的真假进行辨别。
        结束语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有利于高中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从而能够让学生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同时,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更加重视,通过自身的优势,对高中生进行不断的引导,以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意识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芳.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20(79):5-6.
[2]于俊伟.浅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9(04):151.
[3]胡萩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8(30):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