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月   作者:姚志国
[导读] 地理是初中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但传统地理教学以教师灌输讲解为主,导致学生无法充分理解所学知识来由,甚至对地理空间运动缺乏想象力。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茄子河中学   姚志国  154600

摘要:地理是初中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但传统地理教学以教师灌输讲解为主导致学生无法充分理解所学知识来由,甚至对地理空间运动缺乏想象力。地理知识有一定抽象性,无法从现实生活获取对地理知识的直观感悟,自然不利于学生学习。体验教育即教师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和知识内容创设相关体验环境,并借此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验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实践
        引言: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40分钟时间,不断探究具体的教学方法,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的地理知识。
        一、根据生活体验选取教学案例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加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若是教师在设计案例的时候能够根据初中生的知识结构和生活体验,让新知识和旧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那么对学生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是很有好处的。在进行教学案例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用自己的生活体验也可以用学生的生活体验,这些生活体验可以不拘泥于地理学科,扩大一下范围,可以是学生在日常中经常见到的现象,像日月星辰的升降、四季的变化等,这些都和地球运行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我在讲解有关“世界的气候”知识的时候,会用学生日常很熟悉的生活实例来作为教学的案例,这样就能够使较为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对这部分知识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二、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学习体验
        初中地理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创新教学模式是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然而,受传统观念影响,有些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以灌输为主。这种单一的口述讲解方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应付考试,但难以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了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构建高效地理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至关重要。通过对新课标内容的学习和研究发现,很多教学方法都适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如自主探究法、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等。不同的教育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民族》时,我在充分研究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为他们设计了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该模式中,学生要完全依靠自己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找出关键性知识并进行归纳和总结。然后,我组织学生针对自主学习内容进行经验交流,让他们在讨论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从而做到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完成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适当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新课改在课程实施方面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创新教学形式,加强实践教学。相较于其他的学科,地理学科与自然、社会等有较强的关联性,对实践教学有更强烈的需求。研学旅行作为地理实践教学的有效方式,能够为学生创造应用地理知识的机会,对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初中地理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设计一些研学旅行活动,选择合适的活动地点,明确活动目标,详细制订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努力提升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效果,这样有利于教师全面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比如,在讲解“乡土地理——黑龙江”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实践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实践探究黑龙江省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气候特征等知识。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活动地点,如选择森林公园作为活动地点,带领学生实践探究黑龙江省的气候特征以及适宜生长的植被类型;问学生来校坐车的体验,引导学生学习“七台河市多是起伏和缓的丘陵”的地形特征;通过冬季非常寒冷的原因来启发学生我们所处的纬度位置非常高,通过家里亲戚了解早上出生的太阳早晚来启发学生黑龙江省的经度大,从而来判断我省的地理位置。通过研学旅行的实践学习活动,教师就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探究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巩固学生对黑龙江省地理知识的记忆。
        四、开展角色扮演,让体验教育无痕融合于课堂
        地理教师在实施角色扮演时可从以下方面开展:一是准备工作,地理教师可先在教室悬挂北方、南方地区图并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该章节重难点目标。再搭配有着显著差异的音乐。之后将全班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阵营,每个阵营分别设置负责发言的辩手、负责搜集和制作材料的策划人员,负责表演反映南北方地区特征的歌舞或小品的居民等角色。二是创设情境,为学生提前制作反映北方、南方地区地理特征的PPT图片并在此基础上展示问题“暑假来了,小明想要外出旅游,同时也困恼该去北方还是南方,请问生活在北方好还是南方好?”让两大阵营学生根据上述辩题展开讨论。三是小组分工合作,每个小组可以自荐或推选形式分配表演角色,之后策划师带领小组成员对支持论点素材进行归纳总结。四是角色扮演,该阶段分为热身和白热化两个重要阶段,其中在热身阶段在模拟凸显北方和南方特征见面时的场景,如北方人大方豪爽,而南方人则十分热情委婉。活动内容分为运用南北方语言打招呼、对当地气温感觉差异、表演性情动作差异,学生可根据自身对南北方差异理解演绎在白热化阶段,双方进入辩题后根据整理的素材进行演示、讲解、表演等形式支撑观点并试图动摇对方立场,如果小组还有其他人有所补充可继续陈述。五是教师归纳总结,两大阵营推选代表评述本次表演,再挑选代表评价对方表演和阐述的观点,地理教师再赞赏和评价学生表演,和学生一同归纳总结北方和南方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特征。上述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悟知识,大幅度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结束语
        总之,体验教育能从知识与技能、能力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三维目标着手让学生高效掌握知识。该教育方式重视学生对知识感悟和体验,发挥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体系构建当中,提高地理学习效率和质量,实现预期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爱军.初中地理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模式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22):60.
[2]谢鑫.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9.
[3]于文燕.以体验之匙,开地理之锁——体验式初中地理课堂的构建[J].华夏教师,2019(08):42-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