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创造性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月   作者:张龙
[导读] 教师对小学信息技术进行创造性教学时教学策略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又要与学生的兴趣相贴切。

武汉大学第二附属小学  张龙 430072

摘要:教师对小学信息技术进行创造性教学时教学策略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又要与学生的兴趣相贴切。目前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中存在着很多的弊端,这些弊端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但是教师可以依据这些弊端来创新教学方法,将弊端加以创新和改造,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创造性;教学策略
        引言: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够重视,不能正确地看待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同时,成绩至上的观念,也导致一些教师不能用心上好这门课,从而导致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效果不佳,学生也不能形成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
        一、多利用多媒体优势,配合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教学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因此在思维方式上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还不具备抽象理解能力,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利用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小学生尽快进入到课程学习的状态中,才能够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在课堂中可以引入多媒体的技术,来丰富信息技术课程的表现形式,通过多媒体的声音、图像、视频等方式,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投身到学习活动中来。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以轻松的营造出活泼有趣的教学氛围,对于小学生来说,属于比较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小学生也能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而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比如在进行图片绘制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幻灯片形式来进行讲解,这样相对于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讲解,会更加的生动和形象,小学生通过图片上的内容,就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应该如何进行操作。同时老师在幻灯片中也可以融入更多的想法,对于演示的文稿进行不断的创新,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生如何用绘画软件画出圆形时,可以先在幻灯片上动画演示具体操作的过程,同时可以选出一名学生在老师的主机上进行操作,通过实时分享功能展示给所有同学看,让台下的学生一起指出操作过程中的不足。在互动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互相指点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一改往日老师输出,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二、灵活运用游戏进行教学导入
        游戏作为一种趣味性极强的活动形式,受到大部分学生的喜爱,因此游戏教学也成了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将游戏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在课堂上导入新课程的内容,有助于深化后续课堂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需要依照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以及相关的兴趣爱好来对课程学习进行安排,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知识内容转化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
         比如,在学习认识Scratch中的角色、舞台和学习使用“重复执行”控件及其他常用控件时,教师可以进行关于“绘制角色”的游戏。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角色”和“舞台”这两个重要的基础概念。在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体验角色、舞台的概念。本课“绘图编辑器”的使用是“导入新角色”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信息工具。老师需要通过已有知识“画图”软件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的知识迁移。教师运用画图软件创设课堂游戏,传授学生使用画图软件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自己喜爱的动漫人物的绘制,在绘制完成后进行图画展示。同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归纳“绘图编辑器”的使用方法。学习使用“重复执行”控件及其他常用控件是为今后的编写脚本做铺垫。通过画图游戏,学生熟悉了画图软件的使用方法,也了解了“角色”和“舞台”这两个概念。通过这个简单的画图游戏,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注意力集中在了软件的操作过程中,有利于后续课堂内容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三、以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知识大多都是针对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专业知识。这些内容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可能存在的一定难度。但是很多操作性的内容对小学生而言并不陌生,究其原因是与当前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接触了各种信息化产品有很大关系,大多数的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操作比较熟练。鉴于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生活中常用的信息化工具或者健康的网络小游戏融入其中,甚至可以创作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相结合的小游戏,激发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将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例如,在教学“七巧板游戏”时,这节课主要是让小学生熟练地掌握鼠标的五种基本操作并了解软件的启动和退出等知识。在正式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将小学生平时爱玩的拼图游戏展示到学生眼前,借此将所要教学的内容引出来,激发他们的网络游戏灵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同学们,你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后是怎么解决的呢?学生在听到这个问题后,通常会很容易想到:使用暂停键或者重新开始,抑或退出键等。可以说,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熟悉的网络问题运用到课堂上,这不仅可以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感受,使他们的学习效果可以达到最佳状态。
        结束语
        总的来说,小学信息技术这一门课程与小学的其他课程是有一定区别的,小学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性是比较强的,而其他科目是理论性比较强的。教师要积极转变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不断地创新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进而有效地提升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教师要依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来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喜好,利用学生的兴趣来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游戏的方式来展开教学,会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小学信息技术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付晓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创造性教学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8):120-121.
[2]唐开忠.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探讨[J].家长,2019(35):143.
[3]彭小明.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试题与研究,2018(34):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