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洪燕娥
[导读]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也在迅速推进,特别是近几年来“翻转课堂”的研究最为显著,并且顺应时代的发展,这可能就是以后的教学方式,而这种教学方式的开展必然离不开微课,所以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二小学 洪燕娥   523000

【内容提要】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也在迅速推进,特别是近几年来“翻转课堂”的研究最为显著,并且顺应时代的发展,这可能就是以后的教学方式,而这种教学方式的开展必然离不开微课,所以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主要从“课前微课”、“课中微课”、“课后微课”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   小学数学教学
        【正文】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信息网络也越来越发达,人们对微课的使用也日益增加。笔者也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一直在研究微课,微课亦称为“微课程”,是从“翻转课堂”模式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它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的学习,所以微课不仅要设计合理,还要选择恰当的类型,从而才能起到相对应的作用。微课已经不是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已经广泛的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了。而能够盛行的原因之一就是它能够顺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并且这种模式能得以生存也就说明微课在教学中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它除了帮助学生学习,还可以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思考能力,能让学生有单独的思考时间,以及给了学生对知识的消化时间。
        一、课前微课——新知我先学先思,让微课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解铃人
        课前微课主要运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中,可能有人会说学生也可以通过书本来进行预习,这种观点是没错,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和知识点较难的内容来说,这种预习的效果是很低的,因为单纯看书本文字,学生根本理解不了,而如果我们能借助课前微课,比如一个例题的解答,或者一个知识点的精要讲解等等,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家自学的时候借助微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预习的内容,甚至一遍理解不了的时候也可以多次播放,加深理解,这样能起到一个思考的作用,从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年月日在我们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年月日的知识掌握起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在学生的认知中“一年有12个月”这里比较好理解,再通过微课观察得出每一年中每个月份的天数,并且了解每个月份的天数是固定不变的,由此引出大月、小月、特殊月,再次回顾年历卡的知识,再引出每个月天数的记忆方法: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整个过程利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接受新知的时候集中注意力。另外,这里同时也会设疑:比如年历是怎么制作的?这个问题可以先留给学生思考,带着疑问回到课堂解决,这样更有针对性,也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微课有动感的画面,能充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刚好课前微课时间一般是5-8分钟,符合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能让他们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集中精神。并且学生在预习自学时能进行自主学习与思考,把不懂的问题留到课堂上讨论和处理。这样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容量,增加了学习中师生、生生的互动,提升了课堂的互动与交流,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中微课——知识我能说会道,让微课成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引路人
        课中微课主要运用于课堂上,一般针对概念性、定理定律等知识点,也可以设计为知识点的小结或者是课本知识的延伸,可能有人会说这个完全可以让老师自己讲解,这种观点也没错,但是如果这一节都是老师的小结讲解未免比较枯燥乏味,这时通过观看微课,可以让微课中的小博士代替老师,这样可以给学生转换一下视野,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让学生的听觉视觉不会那么疲惫,从而促进知识的吸收。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我们知道认识时间看起来很简单,学生好像经常接触,但是这个课时的讲授并不简单。虽然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钟面,也已经知道了时针,分针。但这个课时需要学生理解1时=60分并且学会读取时间,整个过程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难,如果能借助微课视频的观看,通过操作一步步引导,每一大格、每一小格清晰地展示出来,这样能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推理。



        在设计《认识时间》这个微课视频时,第一,先通过回忆钟面的知识,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第二,通过动画展示一大格、一小格,让学生观察出钟面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并了解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之间的关联;第三,通过时针跟分针的走动,了解到1时=60分;第四,随着时针和分针的走动,能说出钟面上的时刻,这里的设计可以从整时过渡到几时几分,通过拨动分针,一边拨一边说是几时几分,现场生成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攻破认读时间这个难点。通过微课的层层引导,学生在观察、动手和思考中初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比静态的展示跟教学效果更好,因为整个过程呈现的是动态的走动,能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到时、分之间的关系,并能准确表示出钟面的时间。
        三、课后微课——拓展我了解掌握,让微课引领数学学习向深处蔓延
        课后微课主要运用于学完新知上完课之后观看,比如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或者知识的延伸拓展,还可以是易错易混淆知识点等等,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也能够多了解一些课外知识,增长学生的见识。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植树问题》,我们知道植树问题其实就是典型的“间隔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间隔问题”比较特殊,看起来容易,但计算起来并不那么简单。“间隔问题”体现的是间隔数和点数之间的关系,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分析完这几种情况之后来个微课视频总结它们之间的关联,更清晰地展示每一种情况的解法,让学生更好理解跟掌握。
        植树问题总共只有四种情况:
        ①道路的两端(两头)都栽树:
        树木的棵数比间隔出的路段数量多1,简便的说:两端都栽树,棵数比段数多1,即 棵数=间隔数+1 。
        ②道路的两端都不栽树:
        树木的棵数比分割出的路段数量少1,简便的说:两端都不栽树,棵数比段数少1,即 棵数=间隔数-1 。
        ③道路的一端栽树,一端不栽树:
        树木的棵数和分隔出的路段数量相等,简便的说:只有一端栽树,棵数和段数相等,即 棵数=间隔数 。
        ④在封闭循环的图形上栽树(如围绕池塘栽树):
        树木的棵数和分隔出的路段数量相等,简便的说:封闭图形上栽树,棵数和段数相等,即 棵数=间隔数 。
        在总结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时,使用微课借助画图操作方式弄清“间隔数”与“点数”之间的关系,生动形象,既可以学会正确使用画图的方法,又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加深印象,找到间隔数和点数之间的规律,应用这个规律帮助我们解决类似这样的问题。
        微课有多种形式和类型,针对一个知识的运用需要选择合适的类型,把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易错易混点,拓展性知识等等变得细节化,显性化,形象化,传媒化,这样更能让学生接受和理解。微课以一个个完整而独立的知识点呈现,学生不懂可以反复播放,针对性的深入学习,利于学生落实重难点知识。这也避免了往日课堂学习之后学生似懂非懂吃夹生饭的问题。另外,微课也是将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学生在家中也可以运用网络很好的巩固学习,对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及一些难点,盲点进行针对性点拨和指导。
        由此可见,微课是这个时代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产物,它不仅对学生会有一定的帮助,它也能让教师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梁培斌.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12):50-52
[2]斯苗儿.基于教学设计,把微课融进日常课堂:关于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应用的几点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4.
[3]高雅.“微视频+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师,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