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条件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创新发展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卿慕思
[导读] 在党和国家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背景下,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理念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中学的教育面临着深刻的改革。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融合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等多学科基础知识的课程,担负着对当代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的重任。

广西柳州市第二中学    卿慕思   545000

摘要:在党和国家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背景下,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理念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中学的教育面临着深刻的改革。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融合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等多学科基础知识的课程,担负着对当代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的重任。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而言,大数据不仅仅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新技术,更是一种信息资源和思维理念,它为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紧跟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潮流,做好课堂教学的创新,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的方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果,培养创新型思想政治人才。
关键词:大数据;高中思想政治课;创新发展
        一、依托大数据开发课程资源,赋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新思路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教学要与时俱进,在时代教育背景的深化中,赋予学生新的思维模式”。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思想政治课教材早已不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唯一资源。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新的思维模式,实现教学质量和效能的提高,教师应该依托大数据,开发更多的教学资源,打破线上与线下教学的边界,实现教学内容的延展和拓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为了让学生增强“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强国”APP或者新华网等网站,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等进行数据筛选与挖掘,让学生在了解时政热点的同时培养新的发展理念和思维。
        另一方面,高中思想政治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核心素养的培养仅仅依靠解读原有的教材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它们需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观察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事物,进而感悟生活,加深体会。但是高中生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学习,社会阅历本来就比较少,没有时间和精力经常性地参与社会实践。这就需要一种折中的方式来实现二者的平衡。而利用现代的互联网+教育,尤其是大数据的应用,正好可以帮助学生既在短时间内实现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和多维度的掌握,又能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更有利于学生提高辨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精神,学习如何融入信息社会,培养公共参与的能力,契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全面关注教育对象,协同采取多元方法
       “在大数据时代,不再有‘被代表’,整体真正体现了全部,反映了所有的细节。”[ 黄欣荣: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变革[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利用“样本即全体”的数据新规则实现对教育对象的全面把握,而不用像以前那样部分取样代表全体。因此,思政教育不应该再将样本抽查作为主要的调研方法,而应该通过大数据将所有学生的信息数据进行采集、统计,实现无死角地教育对象精准分析,为思政教育方法决策提供最准确的原始信息数据。教师应该做到对教育对象信息的全程把握,利用学生成绩与发展的曲线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行为及价值观发展动态,获取其所有状态下的个体信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模拟发展轨迹,构建个体的整体发展画像,及时捕捉其学生群体的教育需求,以此来探寻教育规律,实现因材施教。
        此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应该更加趋向系统化和科学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流程应该先全面认识教育对象到实施教学方法,再到反馈教育的效果。教师要协同采取多元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方法的多阶段运用,做到循序渐进,全面协调。



        三、运用大数据实施个性化教学,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方法
        人的思维、心理活动等是各具特色的,这就决定了对每个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也不可能千篇一律。实现个性化教学,是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受教育者真正渴望的教育方式,更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必然选择。在一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大都是立足于现有的教学内容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源,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在这一过程,教师针对的是大多数同学的需要,并不能真正满足每一位同学的需要,尤其是学习能力特别强或者比较弱的同学,更是无法兼顾。而大数据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定位技术,获取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信息,将动态的活动热点绘制成个体活动轨迹图,并以此推算出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关注点,从而在选择教学资源时能够更有针对性,且在碎片化时间内所推送的思政教育资源能够最大程度获得教育对象的认可。例如,某学生平时喜欢浏览某些购物网站,那老师就可以设置一些类似于“猜你喜欢”的小程序,将相似的时政热点与分析等通过网页推送给学生,或者直接链接到相应的资源库,达到精准推送的目的。对学生中某一些小群体共同关注的热点,还可以选择符合学生共同价值取向、共同热点喜好的思政教育资源,通过微信群或论坛等平台加以植入或推送,让其在互动与讨论中进入思政课程情境,获得思想教育及行为引正。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又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在大数据的条件下,教师的教学应该以课堂为主要阵地,向互联网立体延展,构建线上与线下为一体的互通式教育平台。在上课前,老师先把对应知识精准地推送给学生,学生通过网络、数据等线上的平台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获取相应的知识,教师再设计探究性的线下教学,打造互动而新颖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良好吸收。例如,教师在进行必修一《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经济体系》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可以结合校园BBS、微博微信、问卷等形式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思维动态进行全方面的掌握,然后再推送今年的新冠肺炎期间我国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复苏的措施等给学生自行学习。在政治课堂上,则着重让学生分析老师推荐的案例体现出的新的发展理念。课后再设计“疫情过后,人与自然应该如何和谐发展”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微电影制作或者进行研究性课题的探索,在引导学生大胆展示自我才能的过程中掌握新时代的发展思想,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知识中与时俱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大数据资源的运用完善教学资源库,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信息化。
        四、借助大数据开展多维评价,实现思想政治教学新机制
        科学的教学评价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学生借助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可以更清楚认识自己,教师也可以更清楚上课班级的学情,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科学性,通过互联网等手段收集、整合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路径、情感态度等数据综合考核学生,准确地作出动态评价。这样的评价既包含知识层面的评价,又包含核心素养和情感价值的评价,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持,彰显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评价的价值。例如,教师在评价学生关于“新冠肺炎疫情过后,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这一活动时,可以对学生的选题、实施过程和实践价值进行进行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建设,在师生交流中进行数据资源的分析,以大数据为导向,优化后边的教学设计,在契合学生思想、尊重学生主体的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学新机制。
        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在新的技术影响下,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大数据思维,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方式,融合线上线下教育,设计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育的创新,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的与时俱进,为社会培养出拥有高尚品格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欢欢,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分析研究[J],智库时代,2020年第2期
[2]赖联泓,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传播与版权,2020年第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