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历史文化遗存走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王敏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开始逐渐凸显出来,而原本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需求了,所以拓宽教学途径、转变教学理念成为了当前高中历史教育的全新发展方向。

河南省渑池县第二高级中学(河南 三门峡)  王敏   4724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开始逐渐凸显出来,而原本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需求了,所以拓宽教学途径、转变教学理念成为了当前高中历史教育的全新发展方向。因此,本文针对渑池历史文化遗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索,在了解其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渑池历史文化遗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此来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渑池文化;高中历史;教学探索
        前言: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所以学习历史能够有效地强化高中生的传统文化修养。而传统文化是民族乃至国家发展的根基所在,而传承及发扬传统文化也是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作为历史教师则应该将传统文化教育在历史学科中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并借助课程教学来推动传统文化的教学。地方乡土文化是滋养学生成长的重要资源,所以历史教师应该有效地利用乡土文化中的内涵来结合实际教学,以学生的体验与探究为基础,在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渑池历史文化遗存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在注重学科素养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高中阶段历史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而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开始无法满足当下时代的发展需求。2018年国家教育部门调整和修订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该标准中强调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是现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学重点。同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应用校园内外的各种教学资源,以此来改变集中式的课程管理现状,形成国家、地方以及学校三级管理方式,强化课程教学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1]。”所以高中历史教师既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高考相关课程的研发与制定当中,同时还要将一定的时间放在对身边乡土文化资源的收集、开发与应用。让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环境及事物下感受传统文化,丰富自身的历史知识。
        2、渑池历史文化遗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以乡土文化为基础,找到契合高中历史学习的结合点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而渑池地区位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流域,不仅拥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具有非常多的历史遗址与文物,例如:秦赵会盟台、仰韶村文化遗址等;另外该地区名人辈出,有战国苏秦、明朝的曹端等[2]。如果说将这些乡土历史文化遗存融入到高中历史课堂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将所有的传统文化都纳入到历史课堂教学当中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需要基于教学内容、学生基础以及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选择合适且有意义的历史文化遗存来展开教学。例如:在学习《宋明理学》时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都是古代思想,不仅内容过于复杂,学生理解起来也十分困难,所以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在讲解教材中所提到的朱熹之外,可以将渑池地区的理学代表人物曹端引入进来,还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去参观曹端祠,让学生可以近距离感受历史文化精髓,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与哲理思想。



        2.2在历史课堂创设教学情境,展开传统文化渗透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呈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而情境问题式教学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与应用。在展开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尝试着将当地的历史文化遗存与教学方法相结合,促进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历史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应该为学生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并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们可以从自己身边的历史文化作为入手点,找到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历史文化进行结合,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加强课堂教学效率。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一课的教学内容为《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其教学重点在于“分封制”的学习和掌握,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具备极强的概念性,所以学生在理解和记忆时难度较大[3]。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渑池地区的秦赵会盟事件融入其中,并以提出问题的形式来让学生将此事件叙述出来,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帮助学生在自己所熟知的历史故事当中去体验和感受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纷争与周室兴衰,从而高效率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不仅实现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目的,还轻松地帮助学生掌握了学习难点。
        2.3灵活选择教学模式,促进历史教学理念的转变
        新课改之后针对高中教学所提出的要求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形成探究式、启发式以及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之下,历史教师在展开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地图演示法、问题研究法、角色扮演法以及实践活动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是史料的方式去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主动探究来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所存在的各种弊端,最大限度的扩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深入与广度,从而形成“三维教学目标”。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有效转变,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历史教师提供最基础的人文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在展开《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感受当时“北伐战争”整个过程,可以借助多媒体为依托,更加形象、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4]。由于北伐战争的路线是经过渑池的,所以在观看到此处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向学生进行讲解帮助其补充史料,如“1927年国民革命军在向潼关进发时,冯玉祥将军到渑池地区进行考察”。通过将身边历史文化融入课堂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是扩充学生知识覆盖面的重要手段。
        结论:
        总之,渑池地区的历史文化遗存十分丰富,而这些历史内容应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当中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够促进传历史文化传承与发扬。所以在日常教学当中合理的去选择和应用乡土文化精髓,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究与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够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素质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徐育.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文化遗产的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9,000(007):63-64.
[2]杜赢赢.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探究[J].信息周刊,2020,000(005):P.1-1.
[3]杨红英.优秀红色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价值研究——基于武阳司村《资本论》教学与研究历史遗存的考察[J].南方论刊,2020,No.348(09):88-90.
[4]巴金兰,樊华惠.优秀地方传统文化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省思[J].新课程(下),2019,000(002):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