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月   作者:张小兰
[导读]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问题和动手操作实践能力,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方法。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田家炳中学   张小兰  514400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问题和动手操作实践能力,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方法在当前教育丰富的条件下,任何知识都可以直接在书本上或者资料书上找到解释的过程,导致很多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意识,因此新课改的方向要朝着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探究的方向展开。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生物 教学创新 思考与实践
        引言:创新能力成为各种社会生产生活发展水平的重要评判标准,对于教师的教学活动而言,创新的落实水平不仅对教学质量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活动而言,必须从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出发,紧抓生物科学发展的潮流,不断提升自身创新意识,才能够真正将教学创新落实到位,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能力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开展现状
       (一)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目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灌输式教学法用得最多,而生物实践课程也多是教师做实验,学生仅仅是观摩,进而致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直接导致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不高。而教师的教学重点仍旧是以应试教育为中心,所有的教学内容还是紧紧围绕着考试重点,教学方式过于传统,致使教学效果及质量无法得到明显的提高,阻碍了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
       (二)学生实验能力培养不足
        实验操作能力是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过程中,能够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是在目前高中生物教学活动开展中,实验课程开设还不够重视,甚至在部分学校教学活动中,由于硬件条件的缺失,连教材要求的基本实验内容都无法完成。虽然学生对实验课程有着较高的积极性,但是难以得到充分的实践机会。而在部分高中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本身也只能够掌握基本的实验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方面也存在技能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实验课程的开展,无法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创新策略
        (一)信息化情景导入
        一堂课的导入环节往往只是简短的几分钟,但是它往往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优势,特别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层面上发挥出它独有的价值。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课堂局限,教师只有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联系生活生产设计教学情境,才能够体现创新教学的价值。例如,在学习《免疫调节》这节课时,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基本概念,以及人体免疫系统的三条不同的防线。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区别不同类型的免疫,能够使学生准确判断病原体与人体不同结构接触后所触发的免疫反应类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在导入环节进行知识表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新课前构建一个和新知识类似的学习框架,学会区分组成该框架的各种要素,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形成与新知识相关的教学情境。


高中生比较喜欢看古装剧,特别是战争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某古装剧的战争片段:视频中展示了一支军队为了攻陷一座城池,首先将城外的步兵全部杀害后,随后对城楼上的弓箭手展开攻击,弓箭手的战斗力比城外的步兵更强,因此该支军队花费了很长时间才消灭了所有弓箭手。最后攻进城池迎接他们的是战斗力最强的骑兵,这一次骑兵很好地抵御了该支军队的袭击。视频看到这里,教师要求学生归纳这座城池有哪几道防线,防御能力强弱如何,随后再迁移至学生课前预习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化情境来表征知识,让知识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
        (二)加强生物课堂实验教学
        生物实验教学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一些较为抽象和烦琐的知识点,只能够通过实验的形式展现出来,才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水平,帮助学生培养应有的动手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层面要能够尽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验条件。在硬件条件构建不足的情形下,可以由学校进行统一组织,以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强化与当地企事业单位的联系,采用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实验教学,以此能够为学生学习创设更加优化的条件,能够更好地满足创新教学的要求。
       (三)转变教学主体,提高学科素养
        众所周知,传统高中生物教学的方式与其他学科相同,均为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只需参与其中便可完成教学活动。这样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但是在该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并不对等学生即便有问题也无法在教学活动中得以完全地解决,导致存疑的情况经过日积月累,最终已经成为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严重阻碍。在新课改下,教师必须要改变此类情况,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才能够让他们转被动为主动,拥有进一步学习学科内容的欲望。例如在学习《从生物圈到细胞》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来构建一个简易的生物圈结构,再利用当中的许多现象来作为举例让学生能够明白两者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简单的情境,学生便能掌握其中所包含的大部分内容,此时教师再讲解接下来的内容时,学生的理解程度就会得到显著提高。也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来帮助学生强化已有的生活经验内容,例如以疫情期间进行的核酸检测为例,不仅能够让学生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也能够让学生学习到《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当中的内容。如此既让学生知晓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关联,逐渐养成正确的学科素养,也能让学生产生利用生物学知识处理具体问题的意识并在生活中予以实践。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改既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了系统的优化方向,也对相关课堂、教师提出了多种新要求。在此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必须从内容、方法、目标等多个角度入手,全面规避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为学生提供更加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学习支持。
参考文献
[1]巴依尔.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策略[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74-275.
[2]郑承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研究[J].才智,2020(18):117.
[3]杨映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方式的转变[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001-1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