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乡本大教研体系提升乡村教师素质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候连海
[导读] 本文主要介绍基于校本教研的校际或区域教研的一种特殊形式--乡本大教研。本文从教研理论的研究现状出发结合农村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调查情况分析,重构教研体系和组织结构,在转变乡村教师的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乡村教师素质等方面上,指向教师教研教学的螺旋式上升发展过程,产生教研动力,创新教学方法,整合实践过程中集体系统教研成果,最终形成了一个具有推广价值的研教模式--—“853”研教模式。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皇集乡中心学校 候连海   476200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基于校本教研的校际或区域教研的一种特殊形式--乡本大教研。本文从教研理论的研究现状出发结合农村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调查情况分析,重构教研体系和组织结构,在转变乡村教师的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乡村教师素质等方面上,指向教师教研教学的螺旋式上升发展过程,产生教研动力,创新教学方法,整合实践过程中集体系统教研成果,最终形成了一个具有推广价值的研教模式--—“853”研教模式。
关键词:乡本教研 体系 策略
        一、乡村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现象越发凸显,农村出现了“留守儿童”现象。一些经济较好的农村家庭,把孩子送至城市寄宿制学校(选择优质教育趋向),也有些学生随务工父母进城就读,这就造成农村学生不稳定,多移动,农村学校格局发生变化---小规模学校(教学点)逐步增加。这样,学校小班额的单轨制特点渐渐形成;一是农村教师队伍现状更是不容乐观,教师队伍来源混乱,部分教师的基本素质低下,教学基本知识和教学技能差,从而失去教学兴趣和学习探究的动机;二是个别校长管理水平有限,缺乏凝聚力,教师队伍涣散,形不成良好学习、教研氛围;三是部分教师不能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意图,个别教师连教学的基本流程都搞不懂;四是部分被认为水平较高的教师,在晋升高级职称后,思想状态落差极大,认为“晋上高级,万事大吉”,不再思考创新,渐渐落伍。
        通过以上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校本教研在农村已有局限性,因此,以乡(镇)为基础,区域联动、校际合作式的“乡本大教研”应运而生。但是,乡本大教研不能作为一个新的孤立的教研模式来研究,应该以“校本教研”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基础,结合农村教育教学实际,重新建构一个大范围、多结构、多层次的大教研体系,并发展创新相关理论成果,有望对相对落后的农村教学教研有一个富有成效的指导作用。
        二、构建乡本教研体系的策略
        (一)建立教研组织、统一观念思想
        首先,组建乡课堂改革领导小组,下设以学科为单位的中心教研组,组员都是具有高度责任感、扎实学识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研员和骨干教师。每一学科科代表负有全乡本学科的教研教学领导职能。科代表结合实际,组建学科教育教学团队,以全乡学科年级组为单位建立教研组,推选省市县骨干教师、名师担任组长,并建立网络教研群。
        组织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系统学习当代新教育理念的三大体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实验理念”、孟国泰先生的“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理念”。通过融合当代三大“新教育”体系实质,统一构建乡本教研体系的思想观念。
        (二)依托先进理论,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问题。通过系统分析国内一些名校的教学模式和名家教育教学思想方法,查资料、搜文献、寻找理论根据,我们认真学习了孟国泰先生的“三标课堂”教学法,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等,结合我乡实际,创设了“三步十环节”教学法,简称“三步教学法”,即将课堂教学分为学习目标、学教释疑、学习检测三大步。我们把它诠释为“教什么(目标)、怎么教(过程)、教的怎么样(反馈)”,这样,让广大教师澄清基本课堂教学流程,改变以前目标不明确、满堂灌、教师唱独角戏的陈旧教学方法。在此,我们特别强调:抓住“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境、提高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创新思维的能力”这条主线。把“教学目标”改成“学习目标”,把“达成目标”改成“学教释疑”,把“目标反馈”改成“学习检测”,始终突出一个“学”字。每一步都有环节,大环节中又有小环节(见示意图)。
        三、 总结升华,构建“853”研教模式
        通过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依托乡本大教研,逐步创立了具有乡村特色的教研教学模式---“853”研教模式:即“研德、研技、研法、研质”的八字教研方针;“课堂找问题--合作寻良法----归纳成经验--反复再实践--升华成理论”的五环节教研流程;“学习目标--学教释疑--学习检测”三步教学法。
八字教研方针:
        1.研德。在教研中,我们首先确立“研德”这一方针。要求每次大教研或年级组学科教研,都由教研组长领学《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称《规范》),《规范》中“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条内容对老师的德、能、勤、绩、思等方面做了较详实的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大家熟记《规范》并在教育教学中践行。我们对教案或讲学案的布置、设计做了硬性要求,在讲学案封皮下第一页必须是《规范》,在每课时课后反思栏必须有对《规范》的自评内容。这样,潜移默化的把《规范》内容和内涵渗透到老师的心中、注入他们的灵魂,使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和专业成长过程中始终树立正确的方向。并在学习目标设置中,设置情感价值目标,把正确的理想信念传达给学生。
        2.研技。在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首先培训教师的学习基本技能,如信息技术、班级管理、家校联动、团队合作、课堂艺术化等方面的知识技能的研修。比如开展的“我是这样转变后进生的”演讲比赛活动、“我在学校和班级的小故事”案例分析展赛及优秀课件评选、优秀课堂设计、微型课同课异构展示等,这些活动都要通过乡本教研的形式来体现。每次参加各级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研讨,都要求培训老师写出相应的心得体会,并将电子版发至年级学科教研群,供大家分享,学校收集存档,纳入业务考核;骨干教师、名师参加高层次培训学习,如国培省研等,归来后都需举行报告会,与大家分享新的教育理念和高效的教学方法。通过以上各种活动迅速提升了老师们的综合技能。
        3.研法。教研的目的是找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因此我们对国内外的教学方法、研究成果进行分析,针对本地教育教学现状,制定出方案,通过课堂实践、论证,找出适合乡村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即以孟国泰的“三标课堂”和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为理论基础,结合我乡实际,创设“三步十环节”教学法,并经三年的课堂推广实践,效果显著。
        4.研质。质,顾名思义就是教育教学质量,教研的最终目的就是指导教师在高尚师德的指引下,通过学习交流,创新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通过校本教研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反馈,当然这要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有机结合。我们注重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成绩及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基于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观察、记录、反思,列出评价表,包括“自评、师评(专家评)、互评(一对一)、小组评、课堂(实地评)等”。这样,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学习过程、增强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并把形成性评价的研究作为乡本教研的重要课题之一。
        五环节教研流程:
        1、课堂找问题。通过个体课堂反思、听课评课等找出影响课堂兴趣及课堂效果的共性问题和案例。
        2、合作寻良法。由教研组长召集学科年级组教师,进行分析研讨,解决其中一个专项问题,形成一个方法(设计或课件),比如,“基于本单元(本课)的课堂导入方法”、“XX单元(课)的检测设计”等,或者对某个老师讲的学校和班级的小故事(课堂案例)进行分析,而后出谋划策。
        3、归纳成经验。对教研过程中寻得的个体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个可拓展的方法,如把“基于本单元(本课)的课堂导入方法”拓展为“XX科的课堂导入方法”等。
        4、反复再实践。形成大家都认可的方法后,在专家指导下、进行课堂示范、评议、再进行锤炼、完善。
        5、升华成理论。把全面的过程材料归纳总结存档,而后选择课题,进行课题研究,进行各级课题申报,中期研究、实验报告、结题报告、专家论证、形成理论成果、推广应用。 
        三步教学法 (三步十环节教学法):
        以新教育理念和方法为依托,结合实际,遵循自然规律,首先把课堂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步:学习目标---学教释疑---学习检测。整个过程突出一个“学”字。每一步都预设一些环节。
        第一步,学习目标(5 分钟左右)。分为:1.课堂导入;2.板书课题;3.读标释标。这一步主要是老师先采取具有趣味性及针对性的手段导入新课,自然板书课题,而后师生共同明确本节课要做什么,其中重、难点是什么。学习目标一般提前写在醒目的地方(我们要求写在黑板的左上角,称为目标园地);
        第二步,学教释疑(15 分钟)。分为:设疑启思(4.出示问题;5.读书释疑;6.检练提问);精讲解疑(7.重点点拨;8.合作解难)。这一步主要是完成学习目标的具体流程设计和方法提示,主要是师生为达成目标“怎么做”。首先设计疑题,启迪学生思维。这中间强调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第三步---学习检测(15分钟)。分为:9.快速归纳;10.检测反馈。学生看着板书快速归纳复述所学目标内容,以达加深记忆,巩固新知的效果。最后,就是检测反馈。就是“一课一测,当堂训练”,目的是看学生是否当堂达成了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检测(作业)把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把以上的教学步骤方法叫“三步十环节教学法”。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主编《校本研训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6-02-01
2、刘良华.吴刚平.校本行动研究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
3、孟宪乐.研究共同体框架下的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育发展研究  2005
4、王红顺.校本教研:农村校如何解难题.中小学管理  2005
5、孟国泰.解读“三标课堂”特征与教学方法.基础教育论坛 2016
6、郑翔旦.“先学后教”作为教学策略 先学后教网 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