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科学素养培养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雷建平
[导读] 在素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作为重点内容,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理念,避免应试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社会各界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化学学科是初中教学中的关键学科,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化学素养培养,积极开展现代化学教学活动。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第二初级中学   雷建平  722400

摘要:在素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作为重点内容,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理念,避免应试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社会各界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化学学科是初中教学中的关键学科,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化学素养培养,积极开展现代化学教学活动。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科学素养培养
        引言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初中阶段,依托化学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教学的基本宗旨。对初中生而言,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了解基本的科技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初步形成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化学学科中的渗透,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任务日益繁重,而这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
        一、初中化学素养概述
        学科素养指的是学生学习某一学科后形成的思维,学生在后期生活、学习过程中不断实践可以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化学学科素养也如此,其本质是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通过化学思维解决现实问题的基本素养。化学对于初中生来说,属于一门新学科、学科内容都是未知的,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学习观念、思维观念。因此,教师需要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首先,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其次,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再次,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化学相关知识;最后,引导学生掌握化学思维模式。在新课标提出后,初中化学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将其作为现代教学的关键内容。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全面落实新课改、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既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将知识、技能、方法、情感、价值观念进行融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科学素养培养方法
        2.1重视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能力
        “学以致用”不仅是科学知识存在的价值,也是学生科学素养的综合体现。化学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初中阶段,教师应从科学社会发展现实出发,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在实践中深入学习、主动思考,进而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行合一,全面提升科学素养。例如在学习了“二氧化碳”相关知识后,教师结合“消防安全”的话题,组织学生回归生活,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器材,自制灭火器,有的学生设计了能够引发小苏打和醋进行反应的自动装置,形成了简易灭火器。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实践意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教师在进行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同时,要注重综合实践活动。因为实践活动可以使分散的学生个体凝聚到一起,学生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与实践过程之中。在传统的课堂上,化学教师只是讲解,学生不完全会参与到其中,而如果在实践活动之中渗透化学教育,学生会被这一种新奇的教育模式所吸引,会对实践的内容产生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之中,学生对化学实践活动的印象与感受也就变得积极,久而久之,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也会变得强烈。
        2.2设计可行的教学目标,引领课堂教学
        如果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没有理解课程标准要求,目标制定将流于形式,课堂实效也会大打折扣。倘若目标设计能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有机结合,教学目标的设计将更具指向性。如根据此要求设计的课题《分子与原子》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学习知道物质是微粒构成的;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的某些现象。2.通过观察“空中生烟”实验,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3.通过观察模拟实验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了解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根据具体内容进行整合,目标具体、可操作、可测量,课堂效果更容易体现
        2.3重视化学史实,进行德育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学,如研讨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化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工具,既有其有利之处,也有其弊端,稍有不慎就发生危险。而且许多化学公式与定律,仅依靠老师的知识传授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化学实验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许多化学实验仅依靠一个人的工作是不能完成的,需要多人合作。所以,在实验教学中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几人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项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交流,能够共同学习,无形中学生会认识到自己的学习需要其他人的帮助,只有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实验,取得成功。这样一来,还能够让学生养成团结互助的良好习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需要进行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明白化学知识和原理,还需要注重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将科学研究的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化学家的故事来认识世界,在真实的故事中看到化学研究者改造自然、创造发明的奋斗史。在教学中适时地穿插科学发明小故事来提升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科学发展的角度来引导学生,达到科学素养的教育目的。
        结束语:
        总之,初中化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一定要理解课标要求,吃透教材内容,让每一节课都目标准确、具体可行,创设出有效的学习情景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精准练习,相信这样就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聂文鹏,闫永玲.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基础教育论坛,2019(35):41-42.
[2]刘冬春.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研究[J].科普童话,2019(47):8.
[3]苏飞.略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科学素养培养[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1):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