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岑江
[导读]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展现出小学生的主体性,让小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导,发挥小学生的特长,并释放个性,促进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不断内化的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人文性和语文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价值,提升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设计。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祥周镇百银小学 岑江 531502

摘要: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展现出小学生的主体性,让小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导,发挥小学生的特长,并释放个性,促进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不断内化的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人文性和语文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价值,提升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设计。基于此,以下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激励教育;策略
        引言
        在小学阶段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主要落实者,就是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除此以外,教师的言语行为和对学生的态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小学阶段的学生情绪较为敏感,三观也不成熟,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语文工作时,应注重采取合理的方法策略。
        一、提升核心素养,强化教学效率
        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核心素养对小学生发展以及成长的重要性,并深入挖掘语文教学内容,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协作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强化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等课文时,教师需要深入对文章内涵的挖掘,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革命先辈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伟大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设置以“爱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写作等活动,增强小学生对语文理解和应用的能力,进而提升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水平。此外,在增强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图书角、课内和课外阅读活动等方式,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知识面,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二、摒弃陈旧观念,充分应用新兴教学方法
        在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发展下,我国各阶段、各学科教学模式已逐渐发生改变。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优秀品质为教育目的,开展激励教学活动。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此单元内容包括《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三首诗,总体上体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这三首诗注重描绘田园生活的情境和田园景色的特点,文笔清新,富有情趣,但对在当下成长且在城市中生活的小学生而言比较陌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各类资源收集乡村生活情境,例如鼓励学生在课上播放其所收集的古代田园生活的纪录片。之后鼓励学生朗读,同时为学生选择轻快、清新、伴有生活气息的背景音乐。在此情况下,学生受到教师鼓励会积极探索文学世界,产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三、丰富教学内容
        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较为有限,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长时间面对较为晦涩难懂、抽象拗口的诗词散文等内容,会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大幅度降低,甚至产生厌倦的情绪。所以,教师不能沿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需要丰富教学内容,以生动具体的内容表现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学生“爱”上语文课和爱“上”语文课。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一般来说是加入一些视频动画或者小故事的拓展等内容,紧紧抓住学生好奇心重、爱听故事、爱看电影的心理特征,充分利用,然后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比如,在进行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学习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充分讲解其中内容,扩充课文外延,将《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内容的创作背景、作者思想以及对以后的影响进行详细的讲述,在进行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播放时,如果学生都喜欢这个歌曲,这时候便可以采用激励教学手段来鼓励大家开口跟着音乐一起歌唱,在反复练习不断激励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加深了课文的学习和了解,丰富的教学内容同时也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彻底被激发出来,更加喜爱小学语文课堂。
        四、以生活情境创设教学情境
        在以激励教学模式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时,有效将生活情境融入教学情境中,并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各种现象,能有效践行激励教育理念。以课文《燕子》为例,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燕子的外观并叙述燕子迁徙的原因。燕子是学生生活中常见鸟类之一,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提问,询问其日常生活中所见燕子的外貌并鼓励学生回答,对学生做出表扬,之后总结燕子的外形特点。在进行这一环节后,教师可再次询问:为什么燕子在冬天要飞向南方,夏天又回到北方呢?学生会根据教师的问题产生思考,在进行后续内容的学习时,学生会带着此类问题有目的性地学习。在此情况下,教师可激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现象的品质。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潮流,积极进行激励教育的推广应用,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改进更新激励教育的实践应用方法,更加贴合学生的行为特点和生活实际,使学生更加喜爱小学语文课堂,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为学生以后的发展进步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黎静.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方法[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长沙会场)论文集(一)[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2.
[2]赵小红.试论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措施[J].学周刊,2020(18):121-122.
[3]孟庆叶.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情感读本,2019(05):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