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依托课外辅导对“学困生”学习习惯转化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月   作者:黄艳红
[导读] 学习习惯是学习者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养成的一种行为习惯。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为提升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福田镇连陂小学  江西萍乡  黄艳红 337000

摘要:学习习惯是学习者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养成的一种行为习惯。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为提升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学困生”由于自身的基础较弱,学习习惯不仅要依靠课堂教育,还应当积极发挥课外学习,在课外辅导活动中帮助他们实现学习习惯的转化。本文就以农村小学中的“学困生”为对象,探究课外辅导对于“学困生”养成学习习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字:农村小学;学困生;课外学习;学习习惯培养
        引言:学困生,通常意义上而言就是指在学习上比较吃力,存在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在农村小学中,学困生往往表现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且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也不够集中,老师所讲述的内容不能够做到完全理解和掌握,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要想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任务是比较艰巨的。不仅要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还要充分利用课外辅导。这样既能够减轻老师的压力,还能够弥补农村家长缺少辅导教育的劣势,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发挥积极的支持补充作用。
        一、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
        (一)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通过对农村小学“学困生”这个群体调查发现,在他们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特征就是大家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对学习没有产生兴趣,缺乏积极性。同时,由于学困生自身的底子较差,基础比较薄弱。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到的新知识存在学不会、学不懂、不愿意学的现象。随着源源不断地新知识地输入,导致不懂得知识越积越多,逐渐形成恶性循环。
        (二)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成为“学困生”还有一个重要得原因,那就是他们并没有掌握正确得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完全依靠老师在课堂上所讲述得内容,自己在课前没有预习新知识,在课后也没有复习旧知识。同时,识记得过程中也是采取死记硬背这种传统得记忆方式,造成很大的学习压力,但是收效甚微。而且,他们也无法做到将所学习的知识和内容做到融会贯通,记忆的内容比较零散,各个知识点之间也都相互独立,无法保持长时间的记忆,遗忘的速度和频率也比较快,学习效率非常低。
         (三)缺少家长的监督
        在小学阶段,家长的支持和辅导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农村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那就是孩子的父母一般都在外面打工,学生都是交给爷爷奶奶代为照料。爷爷奶奶由于年龄比较大,老人的文化程度也并不高,无法对学生进行辅导教育,也无法起到对学生学习的督促作用。倘若孩子自身的自制力比较差,自觉性较差,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长此以往,学生之间的差距会越拉越大,学习成绩也会呈现出逐渐下滑的趋势。



        二、通过课外辅导对“学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措施
         (一)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要想帮助学困生实现转化,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在课外辅导的过程中,学困生在完成作业时往往存在很多不良的行为,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比较马虎,容易出错而且作业的错误率较高,很多基础的知识并没有掌握。针对上述问题,首先要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可以将知识点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讲授,便于学困生理解。帮他们打牢基础,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做到及时复习、及时巩固,并且经常串讲,使他们的记忆更加牢固。
         (二)采用鼓励式教育法
        由于学困生本身的基础就比较薄弱,在学习上缺乏自信心,对自己持有否定态度,常常伴随着自卑心理。要想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问题,还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这就需要在课外辅导的过程中,对学困生经常给予鼓励,对于他们的进步及时提出表扬。设置与他们的基础相符合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思考,尝试自己解答。在他们解决了一个重点问题,掌握了一个知识点时,要及时的对他们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能力。让他们树立自信,相信自己也能够做到,自己能够成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需要不断坚持、循序渐进的。要看到学困生身上的无限的发展可能,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动力。
         (三)及时纠正学生错误
        作业是检验学习成果、巩固复习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学困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作业进行检测。学困生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错误,可能是由于马虎,不仔细导致的,也可能是因为自己知识点掌握的不够牢固导致的,还有可能是由于计算方法不正确导致的。对于作业中学困生存在的错误,要做到及时帮助他们订正,让他们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并且帮助他们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教给他们如何规避这些问题,做到真正的理解掌握,真正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四)培养主动学习能力
        学习仅仅依靠在学校课堂上老师所讲述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辅导的作用是进一步的补充和巩固所学习的知识,让学生掌握的更加牢固、更加全面。同时,还应当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做到学到一个知识点,能够联想到另外的知识点,做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例如当学困生解决掉一道数学题时,在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肯定后,让他们试着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培养他们这种思考能力,利用一切有效资源实现对课程内容的补充,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努力促进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束语:
        习惯是需要经历日复一日、长年累月的坚持才能够形成,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课外辅导的过程中,要做到对学困生严格要求、及时纠正、多次训练。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反馈,并且进行有效的指导。培养他们主动思考能力,采取鼓励式教育,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冯鸟飞.农村小学“学困生”课外学习习惯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0):229-229.
[2]葛怿昕.浅谈学困生的转化——以笔者所带的一名学生A为例[J].科教文汇,2020,(3):146-148.
[3]温丽红.如何使学困生课外辅导更高效[J].江西教育,2014,(3):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