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三局技师学院 张海文
摘要:新时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基建行业,建设标段逐年增长,其中地铁已成为一座城市的标杆,线路同样逐年增多,盾构施工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和地下隧道的首选施工方法之一[1],前景广阔,而且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渗透,地铁建设也逐渐走向国外。但盾构专业技能人才缺口巨大,专业建设不完善,我学院作为东北最早建设盾构专业的中职院校,将充分利用企业办学优势,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加强校企合作,充分落实“三教”改革,逐步探索,为国内盾构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缓解盾构技能人才短缺,促进盾构行业发展。
关键字:新时代;三教;盾构;发展;探索
一、行业现状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已成为市政工程的主要分支之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逐年提速,而且逐渐向二三线城市蔓延[2]。以长春市为例,长春1号线和2号线主线已经投入使用,长春地铁5、6、7号线正在紧张有序的施工中,行业前景广阔。盾构机是目前用于市政工程、铁路公路隧道掘进的主要设备,盾构机年产量和年需求量如下图1和图2。而且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我国盾构机出口形势良好[3],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盾构机出口数量为90台,进口数量为30台;2018年出口数量达127台,进口数量仅为9台。数据同样体现了未来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前景广阔。
根据盾构施工通用技术人员需求,每台盾构机及后配套施工作业人员约50人,加上盾构机制造企业技术人才、售后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每年盾构技术人才需求保守估计30万人,因此盾构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量巨大。
.png)
二、专业现状
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国内高校、高职、中职院校每年为国家输送盾构人才量少之又少,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且有盾构教学机的院校更是屈指可数[4]。而且,本科和大专院校毕业生以理论教学为主,没有经过专业的实践培训,不能完全胜任所担负的工作,进一步加大了供求之间的缺口。
学院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增加盾构机专业为地方和企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也建立了一体化课程体系。学院是东北首家同时拥有盾构教学机和模拟操作机实训平台且开设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盾构机方向)专业的技工院校。而且有效利用企业办学的优势,聘用盾构施工技术和维修技术的专业教师,为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盾构机方向)专业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目前学校已为社会培养了近80名毕业生,对口安置就业率高,企业反响大。
三、专业发展途径
(一)企业调研
1.调研对象及现状
近期,我院先后对中铁二十三局、中建三局等企业进行调研,详见表1。
.png)
2.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内容由用工调研和培训调研两大类组成。
(1)用工调研,包括招聘渠道、年用工数、用工需求(盾构机操作手、盾构机维保人员、电工、焊工、机修工、测量员等)、技能要求(教学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用工形式、工作时间、招聘条件、薪资待遇、住宿情况、用餐情况、保险、校企合作意向等内容。
(2)培训调研,包括员工培训形式、是否有培训中心、培训合作需求意向、培训项目、上岗证需求等内容。
3.调研分析
(1)行业企业发展对盾构专业人才需求的趋势
以长春市为例,未来10年是长春地铁紧张建设期,包含陆续开建的5、6、7号线、空港线及其沿线工程,区间基本为盾构施工,盾构专业技能人才缺口巨大,就业前景广阔,尤其是盾构操作手和维保作业人员。
(2)企业(项目)对盾构专业技能人员的需求情况
每一项目通常配备两台盾构机同时施工,需要至少配备4名盾构操作手、4名管片拼装手和8名维保人员,以长春市6号线(不含沿线工程)为例,共有23座车站和46个盾构施工隧道区间,因此盾构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量巨大。
(3)岗位需求分析
项目要求初始盾构技能人员能够识别盾构机及后配套相关系统内容,独立解决基本的技术问题,掌握盾构施工工艺,配合师傅解决复杂故障,独立操作和使用相应的设备及工具,安全意识高,服从项目管理。
4.调研结论
根据企业调研成果,放眼全国,在良好的政策推动下,地铁建设市场前景广阔,施工单位盾构人才缺口巨大,我院应做好调研工作的同时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出高质量的盾构专业技能人才。
(二)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与企业技术骨干及专家共同完成,深入企业,建立典型工作任务,强调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专业课程,进而编写针对性强的校本教材,体系简图见图3,使学生掌握地铁施工和盾构机操作与维修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企业完美衔接。
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课程建设项目的领导与监控,全程组织、参与、指导课程建设、验收与评审。建立项目建设责任制,做到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把项目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重要指标,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以制度促进课程开发建设。
.png)
(三)校企合作
增加学生现场参观,参观前进行安全培训教育,考核合格方可进入现场,找准定位,寻求合作企业,教学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落实跟岗实习。
深化“产教融合”,把产业发展工作任务作为学生实践工作任务,共推理实一体化教师和创新型教法,筛选典型工作任务,引入教学,任务驱动,强化训练,培养高技能人才。
有效发挥企业办学优势,以集团公司盾构产业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产业发展和学生教学相融合,相互促进,相互扶持,同时逐步扩大校企合作,向先进企业学习,将先进的典型的施工案例逐步纳入课程中,提升课程质量,为企业提供高质量技能人才。
(四)高质量就业
“出口”决定“入口”,中职院校良性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就业,以长春市为例,目前正在建设的地铁线路较多,施工单位用人缺口较大,充分发挥集团产业优势,以地方经济建设为核心,培养高技能盾构人才,促进经济持续繁荣发展,增加高质量就业,强化调研,“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培养思路,使企业需求和学校教学无缝衔接,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高质量是新时代的代名词之一[5],中职院校同样跟随新时代脚步,逐步增设新型专业,21世纪以来,盾构行业告诉发展,专业相对滞后,为紧跟时代步伐,协同区域经济发展,开设盾构专业的中职院校逐渐增多,而且盾构教学机和模拟机等教学设备的投入逐年提升。
为做好中职院校盾构专业的发展,应时刻关注相关政策,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中心,逐步渗透。按计划做好企业调研、产教融合,完善课程建设,创新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促进顶岗实习质量,从而提升就业质量。另外,增加教学设备的投入,强化师资培养也是中职院校盾构专业高质发展的必要途径之一[6]。
参考文献:
[1]郭军,毛红梅.基于复合型紧缺人才培养的盾构施工技术专业建设实践与创新[J].科教导刊,2020,(15):63-64.
[2]庞旭卿.高职土建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2020,
19(5):20-23.
[3]赵涛,王小龙,郭军, 等.职业院校教师赴盾构制造与施工现场的收获与思考[J].科技风,2020,(17):208.
[4]庞旭卿.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构建的瓶颈及实践探索[J].科教导刊,2018,(12)
:12-13,19.
[5]李恺,詹绍文.新时代文化产业的文化责任及其实现路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79-188.
[6]阮金纯,张静雯.新时代中国梦教育的新向度[J].学术探索,2020,(7):13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