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外实验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月   作者:杨晓薇
[导读] 初中化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而化学实验更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课本知识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活现象,强化学生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陕西省西安市第九十九中学   杨晓薇  710061

摘要:初中化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而化学实验更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课本知识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活现象,强化学生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初中化学课外实验的有效开展,有助于化学学习主体的改变,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实验的参与程度,还有助于提升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安排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实验课外教学的重要性,更忽略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导致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大大降低。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谈谈怎么才能做到初中化学课外实验,让学生化学素养得到提升。
关键词:化学实验;课外实验;科学素养
        在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深知化学课堂的教学并不是为实验教学服务的,而且现在的化学实验多为验证性的实验,并没有培养学生的兴趣实验,课外实验,不做与考试无关的实验,成为了现在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误区。所以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化学课外实验,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什么是化学的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含以下方面: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思考学会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建立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关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预测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物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认同化学并赞赏它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有严谨的科学精神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毋庸置疑,发展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社会和时代对教育的诉求,化学教师理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他们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发展、完善自己,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化学课外实验,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化学课外实验的开展,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课上实验的掌握,只有学生在课上充分的掌握了基本的知识,才能安全有效的进行课外实验。这样一来,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在实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有效的明确化学实验开展的基本目,即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应该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从而以目的为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整个实验过程展开充分的观察,使学生在问题的思考和充分的观察下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内容,理解实验的本质。
        例如,在教授“鸡蛋壳与酸的反应”这个实验时,笔者在教授这个实验前,先为学生们明确了本次实验的目的,让学生们懂得如何从实验中发现问题,从实验中收获知识,而有些教师在教授实验时,没有事先明确实验的目的,导致学生们在实验课中只注意到了鸡蛋壳的表面会有很多的小气泡,完全只图热闹而观看实验,尽管实验做了很多次,学生们依然没有收获到知识。所以,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笔者通过明确目的,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总结,有效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



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了,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实验,在课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给鸡蛋变色,以增加课外实验的趣味性。
        当然,我们在课堂上也要强调课外实验的安全性,对于课外实验我们也要多强调、多嘱咐,不能超出课堂知识的范畴。有不确定的可以随时咨询老师。
        三、课堂上创设化学实验的生活化情境,为课外实验做好铺垫
        在课堂上,通过转变传统的封闭式场所教学,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实验场所获得知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避免了传统实验课堂的枯燥乏味,而且可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内外实验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多一些生活化氛围的实验场所,让学生把学校所学的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起来,是践行初中化学实验生活化教学的良好开端。利用生活化的素材对课本的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进行适当的修改完善再设计。
        例如,在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碎鸡蛋壳与白醋反应,要求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以利用废弃的塑料瓶来解决这个问题,碎鸡蛋壳放在塑料瓶中,用一根细绳绑住一支小药瓶的上端(小药瓶中放白醋),将小药瓶慢慢放入瓶中,并用细绳吊着,旋紧瓶盖。称质量,将瓶倒置后(接触反应)再称质量,即可证明质量前后是不变的打开瓶盖,质量很明显减轻了,学生印象深刻,也很好的体会到装置密封的重要性。
        如此利用生活化的实验设计,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良好,同时利用生活化的实验素材学生还可进行类似的课后实验。
        四、自制实验室代用品,拓展学生课外实验活动
        例1:自制简易净水器
        在自制简易净水器的课外小实验中,有同学还改进污水净化装置针。原实验装置将所有材料装在一个塑料瓶中。在实际操作中,污水的净化效果比较明显。但学生存在疑问:每一层材料各起什么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很难通过实验现象得到明确的答案。这就需要教师的解释。为此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便于学生观察每种净水材料在实际净水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改进的仪器装置图见图乙。改进后净水装置结构简单,材料易得,组装使用方便,便于学生观察、比较实验现象及理解各实验药品的作用,符合教学内容要求。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实验场所情景中获得知识,并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自己也可以在课外做一些相关的趣味实验。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引导学生开展动手实践操作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目的和重要任务教育回归自主探索已经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而实验是化学本身的特点,课外实验教学成为化学教育者最关注的课题之一。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及实验内容,增加了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实用性,使学生体验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自已动手做实验,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参考文献:
[1]赵华.例谈初中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J].求学,2020(31):19-20.
[2]刘永超.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探究[J].考试周刊,2019(15):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