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 信阳学院 苏安伟 464000
摘要: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纳自己。在心理辅导中,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问题和经历很独特,无法解决,命运悲惨。但在团体中,当学生发现别人与自己有着相似的经历面临同样的问题时,就会减少不良情绪,积极地去解决问题。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团体心理辅导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学生能更真切、准确地理解其他成员的心理感受;而活动中的相互沟通、经验分享都会促使每个学生不断去表达自己,能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其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勇气问。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育人效果;探索
引言: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各项学习心理品质,我们在课堂学习心理辅导上力求使课堂教学体现自我评价体系的操作规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心理品质为目标我们以"学会、会学、乐学"为维度使教学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和重难点有机整合,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在动机引领与方法策略指导下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
(1)导向性。团体目标引领着团体活动过程的方向,是辅导教师与学生经过努力要实现的目标。(2)聚焦性。团体目标可协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团体主题上。(3)激励性。团体目标有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努力克服困难,最终达到目标。(4)评估性。团体目标为辅导教师评价团体效果,及时调整团体活动主题提供了参照标准。团体辅导的终极目标是自我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辅导教师在设计辅导活动时,应通过有计划的系列辅导活动,通过子目标、直接目标、间接目标,达到终极目标。目前,我校的团体心理辅导教师多是兼职,他们应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无论兼职、专职团体辅导教师,都应将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过程。辅导教师须通过辅导活动、参加专业培训班等形式,更新知识与提高技能,跟上学科研究的发展,并把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团体辅导工作中。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策略
依据年级特点设计辅导重点,开展班集体自律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研究我校开展班集体自律交往团体辅导研究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理论学习与初步摸索阶段。首先,制定班集体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使其更有实用性和操作性。在确定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编写团体心理辅导校本培训资料,对教科组的教师进行理论和操作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认识。与此同时,课题组的老师积极学习理论和技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班集体团体心理辅导的活动设计和初步尝试。自觉探索与自发研究阶段,结合学校自身的科研课题进行探究,进入了自觉探索、自发研究阶段,实现班集体建设由"管理"到"辅导"的转化。每个学期,学校的每个年级制定心理辅导课程计划,从学习、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设计,主题都精彩而且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探索的深入,年级组的课程计划渐渐自发地与课题研究思路紧密结合。
三、团体心理辅导的实际操作
大一新生阶段的心理特点。刚进校门的大一新生由于期望和现实的落差及心理准备的不足,很容易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出现各种问题,表现出适应不良。部分学生不能很快适应高中生活到大学生活的转变,在自我管理、时间规划、学业成绩、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会出现一些状况。大一上学期,团体心理辅导重点在于打破学生之间的陌生感,培养其主动交往意识,帮助其较快融入新的集体,适应新的环境。具体可开展"寻人行动""解手链""心心相映"等团体心理辅导类活动。大一下学期,部分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学生会出现迟到、旷课、挂科等行为,进而出现情绪波动、迷茫、悲观等心理问题。这个阶段的重点在于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使其适应高中被动学习模式到大学主动学习模式的转变,掌握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方法。
大二阶段,绝大多数学生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开始探索兴趣,发展自我。在这个阶段,学生会越来越感受到竞争的冲突和合作的重要。因此,如何学会与他人有效沟通、良好合作,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是这个阶段的难题。大二上学期,学生比较容易出现的困惑是:虽然为发展兴趣或能力,加入了很多学生组织或社团,但发展并不顺畅。在管理与被管理的过程中,各种误会、错误和矛盾层出不穷,有的学生甚至在心理上会出现消极退缩的想法。这个阶段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提升合作意识和沟通技巧,从而使其获得良好的发展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具体可开展"我说你画""绘画或故事接龙""传声筒"等团体心理辅导类活动。大二下学期,随着人际关系的深化和互动的增加,学生在班级、社团和学生组织的活动中,会遭遇更多人际关系的冲突和矛盾。这个阶段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习主动承担责任,从而在各种活动中做到互助和体谅。具体可开展"盲人与拐杖""信任背摔""造房子"等团体心理辅导类活动。
大三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加强,他们会进一步加强对人生目的、意义、价值等问题的思考,并不断调整关于自己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态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比较容易出现迷茫和无意义感等情绪波动。大三上学期,很多学生会发现,生活中想要实现的期望和目标太多了,样样都想尝试,却总是虎头蛇尾,因此难免出现迷茫和焦躁的情绪。这个阶段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体验目标管理的重要性。具体可开展"目标搜索""价值观大拍卖""生死大营救"等团体心理辅导类活动。大三下学期,部分学生在追求设定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从而怀疑自己原定目标的正确性,甚至瞻前顾后,产生犹豫和放弃的心态。这个阶段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坚定追求目标的信念,体验"设定目标—设计方案—实践反馈—实现目标"的基本过程,从而学会变"心动"为"行动"。具体可开展"摸天花板""比比谁高""穿越封锁线"等团体心理辅导类活动。
进入大四,学生面临学业、工作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会感到压力倍增。这个阶段,帮助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蹴而就,都需要耐心与始终如一的努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大四的培养目标可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上。
结束语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学生的学习心理品质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教师的心理辅导专业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也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唐慧敏, 李志德.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探索与实践[J]. 职业技术教育, 2006(14):106-108.
[2]李素君. 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J]. 教书育人, 2005(S6):23-24.
[3]葛伟丽. 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资助育人中的作用[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