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研学的实施建议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月   作者:李慧恒
[导读] 研学旅行不仅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拓展旅游新业态的重要举措。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加入研学旅行的内容,将课堂教学与课外研学相结合,有助于创新小学音乐教学模式,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有助于打破学科知识界限,促进学生知识的整体性发展;有助于发挥校内校外资源优势,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二小学  李慧恒

【摘要】:研学旅行不仅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拓展旅游新业态的重要举措。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加入研学旅行的内容,将课堂教学与课外研学相结合,有助于创新小学音乐教学模式,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有助于打破学科知识界限,促进学生知识的整体性发展;有助于发挥校内校外资源优势,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本文通过笔者对小学音乐研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及经验总结,针对小学音乐研学提出几点实施建议。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研学旅行
        【正文】
        一、小学音乐教学与研学旅行
        1、研学旅行的价值内涵
研学旅行是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早在先秦时期,“游学”作为士子们豁目开襟、通晓经术、陶冶情操的一种治学方式非常盛行,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治学问道,是世界研学的典范和先师。现今,研学旅行不仅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拓展旅游新业态的重要举措。一方面,研学旅行将校内教育资源与校外旅游资源互补融合,扩大了教育教学的场地范围,弥补了学校课堂教学的不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研学旅行在旅游活动中融入文化研学的内容,扩展了文化旅游的内容形式,增强了旅游产业的文化体验性,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创新。
        2、小学音乐教学的特点
        ①集体教学
        我国施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这样的授课方式虽经济、高效、公平、系统,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但也有其弊端,譬如:重知识而轻技能,重集体而轻个人,重理论而轻实践。
        ②阶段差异大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迅速,心理变化也非常明显,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学习行为、需求亦大不相同,因此,音乐教师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特点,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进行教学。
        ③学科联系弱
        音乐属于人文学科范畴,与绘画、诗歌等姊妹学科联系密切,与历史、数理等学科也关系匪浅,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被减弱,这种现象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尤为突出。
        3、小学音乐研学的作用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加入研学旅行的内容,将课堂教学与课外研学相结合,有助于创新小学音乐教学模式,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有助于打破学科知识界限,促进学生知识的整体性发展;有助于发挥校内校外资源优势,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对小学音乐研学的实施建议
        1、以区域文化为基础,因地制宜选定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学主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1999年6月13日发布。]明确指出:“素质教育的实施,不同的地区应该展现出地区的特点。”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片土地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把握区域文化的精神命脉,深入挖掘区域文化特色,将区域文化与研学旅行有机结合,能够激发学生对区域文化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故乡、对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才是音乐研学的核心要义。
        2、以音乐学科为侧重,把握学科联系优化研学活动设计。
        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教学特点,小学音乐研学活动的设计要有针对性,体现出音乐学科的特色及研学活动的重点,同时要把握好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依照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在课程的体验、讲解等方面精心设计,避免千篇一律。
        3、以多维目标为导向,结合实际情况完善研学评价体系。
        小学音乐研学评价要以音乐学科的学习目标为基础,兼顾学生的美育目标、智育目标和德育目标,尽可能关注学生在研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观察和记录学生的体验反馈,重视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小学音乐研学活动的参与者包括学生、教师、校领导、家长志愿者、导游、医护等,不同的人看同一件事情的角度不同,所以对同一场研学活动也会有不同的评价,因此上述人员都可以作为课程的评价者。]的多元化,完善研学评价体系。
        4、提升导师的能力,做好音乐研学的规划统筹
        研学旅行的本质是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体验式教育。研学旅行不仅要安排“游”的形式,更要重视教育意义,而教育离不开师资的培养和建设。
        音乐研学离不开优秀的指导教师,导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知识储备,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能力,还应具有一定的研学指导技巧,能够做好研学实践的科学规划和全面统筹。导师不仅是研学实践课程的引导者,也是落实研学活动方案的执行者,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应具备以下素质: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创新思维、共情能力、输出能力[ 输出能力:指在表达方式上要能根据学生年龄及接受程度的不同进行转换。]。
         5、注意出行安全,做好安全教育及安全保障
        研学旅行是带孩子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的一种教育方式,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方面会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安全问题是小学音乐研学中面临的最重要的的问题,作为研学导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及安全保障,例如:研学出发前做好研学基地的安全检查,向学生们强调安全注意事项;研学过程中为每一位学生购买保险,携带医药箱为学生初步处理突发的受伤或疾病;研学活动后及时总结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并提出解决问题和消除隐患的措施,尽量避免以后发生类似的问题。
       此论文属于2020年度花都区教师教研课题《带着音乐去旅行》(课题编号:HDJSJY2020139)成果。
【参考文献】
[1] 程佳 . 哼着民歌去旅行[J].文化产业,2020(24):12-13.
[2] 陈欣悦,车万里 . 岭南文化视域下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困惑与思考[J].科技文化,2020(28):133-134.
[3] 于俊霞 . 小学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开发研究——以石家庄市区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