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融合教学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月   作者:张丽丹
[导读] 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将其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以及实效性,进而为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模式奠定良好基础。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第一中学   张丽丹  353500

摘要: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将其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以及实效性,进而为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模式奠定良好基础。因此高中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信息技术运用的便利性,通过不断优化自身信息素养来优化语文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信息技术;融合教学
        一、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备课与预习
        课前预习是提升后续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基础,为更好地提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教师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筛选和准备,教师还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资源的集中整合,以此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水平。在学生预习中对所要讲授的课程知识进行基础衔接能够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提供知识储备以及素材准备。因而教师可以把要讲授的内容通过微课的形式传播到学习平台上,而后在学生自主查阅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认知,同时也能够在微课预习中建立起一个基本的知识架构,为后续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提供知识储备以及素材准备。例如在曹操《短歌行》的备课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方式向学生传达曹操生平、创作背景、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等内容,并基于教学目标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以此更好地减少学生盲目预习而导致的低效问题出现。
        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络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进行语文知识传授的重要环节,因而就需要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将微课运用到课堂教学导入、知识点讲解以及丰富素材上,以此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首先,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语文素材融入到微课中,为语文知识点讲授创设一个情境,以此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短歌行》课堂教学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三国演义》的影视片段,或百度搜索该主题曲播放,接着可利用“沃西白板”听朗诵、短视频观看曹操介绍等。为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知奠定良好基础,进而利用互联网技术将课本知识与影视短片进行有效衔接,以此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数字化资源的辅助下使得学生的语文情感体验得到增强。
        三、利用信息技术有效突破重点及难点
        在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处于语文课程教学的主体地位,根据设计好的课程计划进行语文课程教学,而这种方式不仅难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缺乏思考而难以对语文课程的知识要领进行掌握。


而在当前情况下,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课程细节的分解和讲解注意事项,由此提高理论知识讲授的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时间。多媒体平台通过直观的语文课程细节演示,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对于其中的一些关系较为繁杂的细节也可以进行更细化地分析,由此向学生传授更合理的记忆方法。例如在进行《荷塘月色》一课的讲授上,就可以采用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荷塘的美丽景色,由此更好地感知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做的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帮助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因而教师在进行语文知识讲授时就需要明确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善于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备课,以此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语文课程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后巩固与评价
        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离不开课后的复习巩固,在以往的知识复习中学生主要通过主观意识进行复习由此将难以对自身知识架构中的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完善,由此使得复习的效果难以得到提升。而通过构建网络学习平台的方式则能对每一节课所讲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基于所教授的知识点进行练习题的布置,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的巩固与拓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网络空间具有匿名性特征,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可以实现“一对一”的针对性评价,由此更好地提升信息教学的整体质量效果。现在,高中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创建网络交流平台,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在线提问,并在网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有参考价值的教学视频上传到学生网络系统,让学生学习和练习,以此提高课外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学习心得的分享,从而为更多的同学学习提供参考。此外,高中语文教师还能通过微信、 QQ、钉钉等创设的在线聊天平台,使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质量得以提高。
        五、结语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高中语文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平台的优势,通过线上发布教学任务以及课后教学辅导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同时在课堂上也能以更加轻松的状态构建语文知识体系,进而为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春菊. 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农村教育,2020(02):66-67.
[2]王静. 高中语文信息化教学探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