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优化分析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月   作者:韦敦荣
[导读] 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改革来说,不断优化学生的核心素养,也逐渐成为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改革的重要方向。

屏南县熙岭初级中学  福建屏南县   韦敦荣  352300

摘要:对于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改革来说,不断优化学生的核心素养,也逐渐成为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改革的重要方向。为此,初中语文教师也必须针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目的上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教材内容应用的最优化。学生才能够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找到优化自己语文综合学习的方向,优化自己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素养;初中;语文课堂;优化策略
        引言:近些年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初中生不应该只会考试得高分,应该进行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我国目前实行立德树人工程和计划,培养初中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仅仅重视基础语文知识的教授,还要重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初中教师应该围绕核心素养去设置教学目标,优化初中语文的教学活动。
        一、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多媒体的出现似乎帮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大忙,从语音到图片几乎全部推给了多媒体,让这个辅助性的教学工具当成了课堂的主角。精彩的画面代替了文中语言的分析与鉴赏,脱离文本,失去了语文教育教学的意义让课堂从绚丽走向空虚。以活动交流为主的喧闹课堂氛围影响了实质性的教学。以形式代替了思考,没有深入文本,导致了课堂上出现了教学泡沫,整个课堂变成了一台大戏,而老师成为了导演,学生成了演员,上演着一台轰轰烈烈的闹剧。拓展的枝蔓已经压过了课文的主干。碎文碎答过多,缺乏主要问题的引领,把语文教学甚至引导到课外阅读、科学领域、历史领域、物理化学领域等,老师教得太繁杂,这些看似有用的知识占用了大量教学时间,主次不分,影响了语文主体教学。对所教课文的文体不分,不理解编委设计这篇课文的意图,按着自己的思路去教学,例如:把说明文当成散文来教,把说明文的特性全部丢掉,学生根据老师的思路领略到的是字词句之语言美,以及所描述的风景、建筑美。没有依照题材进行解读课重视德育渗透,提升综合品质。
        二、将素养导向教学融入初中语文课堂的优化策略研究
        (一)将德育教育理念融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知识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在语言文字背后充斥着各种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老师应该强调语文的思想性,通过日常教学给学生揭示各种德育思想,将德育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实现以德树人。例如:在《在山的那边》的学习中,老师让学生仔细阅读“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这句话,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感受这两句诗中"海"的寓意,这时学生们能够了解到海象征着一个人的理想,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让学生坚持正确的理想态度,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和认知,还能够转化为自身的思想认知,让他们认识到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


再如,在学习"理想"这篇文章中,老师让学生理解文章一连串的比喻修辞,感受理想的意义,既能够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特点表述文章的主题,还能够理解本文章的深层次含义,实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但让学生提升语言能力,还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助于形成高尚的情操和正确的价值理想。
        (二)立足基础知识的教学,组织探究活动
        语文基础知识是地基,只有基础夯实了今后的学习才会越来越有效。很多学生的语文素养低就是因为他们的底子不好。语文基础都没有学好,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在之后的学习中,也是一知半解。自然而然的语文知识积累不够,成绩也就下降了。教师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让初中打好基础后再去提升核心素养。初中生平常学习任务重,锻炼的机会很少。教师主动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可以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让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是培养他们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比如在进行《女娲补天》这一神话故事的教学中,笔者的教学策略就是开展情景剧活动。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每个小组排练自己的情景剧。小组可以排练女娲补天的情景剧,也可以再另外选择神话故事进行排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查阅资料去排练剧情。一开始他们会觉得很紧张,但当他们投入进去就会非常的认真。随着情景剧的圆满完成,学生们都很自信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在排练情景剧的过程中,促进了全体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发展。也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知识积累,让他们对语文这个学科更加的喜爱。在今后的教学中课堂氛围也会更加和谐,学生综合能力有所提升;学习语文的过程也会更加顺利。
        (三)适当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基于核心素养养成学习习惯
        语文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使用也十分重要,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引导者。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采用开放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模式。运用适合的教学模式,科学系统的引导学生学习。同时还要注重跟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的同时动手、口、脑。让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积极,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愉悦的,把语文教学策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行开展。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从这几方面做起——阅读素养、写作素养、语言素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例如,在教授教材中的《名著导读》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读一些名著并写出自己的读书感想。让他们爱上读书,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初中生在阅读时可以积累大量的句子和词语,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素养。也有利于他们积累写作素材。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多读多写,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断地积累语文知识,建立语文核心素养。
        结束语
        在中学语文课中,有必要有效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实现高效语文课的建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切实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语文的学习中来。让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不断提高语文水平。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并将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开展相应的思考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丰富语文知识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吴旭文.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J].课外语文,2021(06):31-32.
[2]李源.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1(09):25-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