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控制方式,提升数学教学实效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月   作者:陈锐
[导读]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与效率提升的需求而言,是当下新课改改革教学理念渗透与实施的目标所在。小学数学教师透过教学理念的转变,尽可能融入课堂控制方法,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以此将课堂教学效果控制在合理范围之中。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实验小学     陈锐

摘要: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与效率提升的需求而言,是当下新课改改革教学理念渗透与实施的目标所在。小学数学教师透过教学理念的转变,尽可能融入课堂控制方法,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以此将课堂教学效果控制在合理范围之中。使得小学生在良好控制策略之中形成更强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文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如何借助多元化控制方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为学生带来不同体验的数学课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控制
        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实施与渗透过程中,为了发挥数学课程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推动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控制方法,将一切不可控因素扼杀在摇篮之中,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与效果带来更多可能性。当然,小学数学教师应关注到当下数学教学的问题所在,进而坚持基本控制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良好学习兴趣之下开展自主探究和自主分析,完善数学知识体系。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课堂控制遵循的原则
        1.平等与积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和优化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坚持平等与积极的基本原则,控制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言行举止,处理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与教师能够站在平等互助的关系上进行交流和沟通,营造民主自由的和谐氛围,鼓励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勇于发言。避免因成绩不理想而区别对待学生的问题产生,从而满足学生数学学习个性化需求,并有效尊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设身处地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有效服务。
        2.宽容和尊重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控制教学过程中,应时刻坚持宽容和尊重的基本原则。本身小学生正处于自控力与自我判断能力不足的现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许多问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相关问题,保持一种宽容和尊重的态度,控制学生在课堂中的不良行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挖掘每一个学生数学学习潜力。
        3.适度和有效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优化过程中,为了提升小学数学实效性,便需要坚持适度有效原则,尽可能将教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中,从而避免学生因为产生抵触和反感情况,而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提升,确保教学顺利开展。



        二、如何优化控制方式
        1控制过程,合理分配时间
        小学数学教师在合理控制课堂教学内容和时间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合理安排相关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对于一节课的时间安排而言,数学教师应发挥自身教学专业化水平,关注学生自身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有意识地进行时间上的把控,确保学生自控能力得到有效加强。而且,对于小学生而言,本身在数学课堂学习之中注意力只能保持10分钟左右,超过十分钟便会出现注意力松懈的情况。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时,应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开展灵活多变的控制教学策略,吸引小学生学习注意力,确保学习有效性得到发展。
例如,六年级新生,认识“百分数”时,一般一节课控制在1-2个数为好,而到了“百分数的应用”,学生可利用已有知识来学习,只须揭示读、写数的规律即可。显然,知识量是逐步增加的。教学时间的控制,主要是防止时间过紧或过松。
        2针对练习,提高作业质量
        2.1.质的控制: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控制教学过程中,为了合理调控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便需要在教学之中融入相应的教学创新之举,通过关注学生课后习题练习的针对性与启蒙性,让小学生能够在练习之中关注每一道题背后隐藏的规律。当然,数学教师安排的课后习题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应进行分层设计,确保学生能够在教学目标之下开展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完善对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2.量的控制:在课外练习题设计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作业负担情况,通过合理控制作业时间的方式,变相化解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厌恶感,尽可能提升小学生课后练习作业的完成度。
        3控制课堂,注重学习过程
        小学数学教师应尽可能站在专业化角度思考与分析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避免错误思维和错误行为的引导,消除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掌握,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科学化与合理化。
        例如,学生认识圆周率π,先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些线和大小不等的圆纸片,上课时让学生用线在纸片圆周绕一圈,再将所得的线拉直,去度量该圆的直径,用圆的周长去除以圆的直径,经过计算,学生就会发现不论圆的大小如何,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从而得到了π的近似值。教师再说明历代数学家的研究测定,π的近似值是314。学生理解了圆周率的知识后,让他们去计算圆的周长,并解决具体问题,这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可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时,应选择合理化和科学化的控制方法,为学生带来高效、和谐、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控制良好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正确学习道路上进行数学课程的有效学习,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冉.试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16):10.
[2]张玉梅.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控制[J].新课程(小学),2014,12(8):50-51.
[3]马德平.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控制能力[J].中华少年,2017,10(1):121-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