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小学科学教育中通过美育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月   作者:蒋俏薇
[导读] 在小学科学课程当中加入美育内容,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激发学生在后续科学学习过程当中的创造创新能力,使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小学阶段就得到培养,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奠定基础,使得教育事业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当下社会的要求

江阴市实验小学 江苏无锡   蒋俏薇  214400

摘要:在小学科学课程当中加入美育内容,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激发学生在后续科学学习过程当中的创造创新能力,使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小学阶段就得到培养,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奠定基础,使得教育事业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当下社会的要求。本文对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美育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创造;科学;实践;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美育对创造性思维的提升作用
        美育的初衷是指让学生在生活当中可以发现生活之美,在学习当中可以发现文献之美, 在所见之物当中发现大自然造物之美 在所遇生灵之中发现生命之美。学生学会感悟周围,是全面发展的基础要素之一,在小学科学教育过程当中,利用美学进行引领,学生在学会欣赏美的同时去创造美。
        创造力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懈动力,所以在小学教育当中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被摆在关键位置。在小学教学当中,科学较之于其他科目,探究性相对较强。就创造能力培养而言 ,创造能力的初步培养应是培养学生对科学中所涉及到美的事物的感悟能力,学会欣赏美,才会有去创造美的动力,在这一探索创造的过程便是学生创造思维培养并逐渐形成的过程 。
        二、科学课程中通过美育去提升创造性思维的具体策略 
        (一)悟自然科学之美,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好奇心
        在科学课堂当中,想要获得美的感受,需要从课本设计内容的亲身感悟出发。但是受当今应试教育现状的影响,小学教育也侧重于对知识点的讲解,教学内容主要针对考试展开,大多数学生的科学课堂也是简单的课文内容背诵。老师安排给学生去感悟自然的时间较少,学生没有时间近距离去感悟科学课本中所提到的自然风光,对于书中提到的山川之景、人文景观理解少之又少,导致对自然之美的理解停留在一个较为粗浅的地步。对自然当中美的事物所见较少,直接影响的就是学生对科学事物的好奇心,好奇心的缺乏导致学生没有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创造力确实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在小学基础教育当中不是创造力有针对性培养,在初高中教育中由于长时间的忽视则更会弱化,最终使教育达不到最好的效果,故此,小学科学教育当中创造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二)赏科学作品之美,鼓励学习主动模仿创造
        科学作品的美在于它本身蕴含的价值,是一个时代先辈呕心沥血的成果。科学作品是创造力的凝聚 ,在对科学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可以产生对创造的敬畏心理,从而学会学尊重每一个冥思苦想之后到创作产物,有了对创作的支持与尊重 ,学生在课堂当中表现出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就会收到老师与其他同学的夸赞,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获得继续进行想创造的动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科学课的创造环境相对简陋,手自身所学知识受限,学生创造小发明具有较大的的局限性,小发明的实用价值或高或低都应该受到老师的鼓励,并在课堂多媒体上做出展示,让学生对他的功能进行介绍,在锻炼学生口才的同时也可以他学生研究创造的动力。让小学的科学课 ,由单纯的背诵课转变为老师进行科学作品展示,学生从中获得对自己作品的灵感之后的创造课。
       (三)观科学实验之美 ,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科学态度
        在科学课上涉及到化学实验的展示 ,部分老师会选择自己动手在课堂当中展示,但是某些化学实验要求教育严格,受课堂条件限制实验结果与课本当中所描述的最终实验结果存在误差,比如火焰、实验产物的颜色最终温度等。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实验存在错误记忆 ,也不利于学生产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造的过程就需要学生具有严谨的态度。所以要求老师在此类型的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在自己展示和多媒体展示两者之间选择较好的方式,学会灵活变通,以最终给学生最好的展示结果为目的。同时,小学生科学课堂中也会涉及到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在小孔成像的实验过程中,操作的细节要求较高,学生难以得出小孔成像为倒像的实验结果,老师不应该以课堂时间不够为由制止学生的后续操作,而应该对实验没有成功的同学多加鼓励,让学生课后时间去完成这一实验,学生的细节失误,老师也需要耐心指出。师生协力,以达到最好的科学实验课效果为目的。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就会对自己更有信心,便会自己动手去证明自己的奇思妙想,这一过程不觉间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 。
       (四)感悟生命之美,培养学生创造性良性思维
        生命之美就在于地球生物的多样化。小学科学当中所涉及到的生命,大到恐龙鳄鱼狮子虎豹,小至微生物等各具自己的形态,生活饮食皆不相同,在科学课本的介绍当中,单种动物进行了分别进行介绍 ,但是缺乏具体的整合,学生在科学课之后可对于不同生物的饮食啊,栖息地,生活习惯等进行归类 ,做好汇总表格,你将自己在汇总过程中发现的相同之处进行总结归纳。这一过程是对学生理性思维的较好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就是有良好的理性思维,对所遇到的事物可以进行较为条理的归纳分类,从中找出自己的灵感。
        结语:
        美育的涉及领域较为广泛,在小学科学的授课过程当中涉及与美育相关内容较多,在小学科学授课当中,将美育观念融入,无疑是对学生创造思维培养的较好措举,具有良好的创造思维 ,在科学研究当中才会有独自创新的想法,有想法才会出现结果 ,不断创新,是教育科研的目的之一。教育是为社会发展服务 ,不断地创造创新方可使社会不断进步,小学教育当中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无疑促进人才的培养从而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许春霞.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通过美育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03(02):76-77.
[2]王东. 小学科学教学中美育的实施途径[J]. 小学教学研究, 2016(5):55-57.
[3]陈东平.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美学运用[J]. 俪人:教师, 2015, 000(022):1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