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基于儿童立场的科学课堂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月   作者:范志刚
[导读] 对儿童而言,学习科学就是探索未知世界并亲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是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当秉承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具有"儿童本位"的教学意识,尊重每一个儿童为主体,全力辅助和指导小学生自身素养的养成。

江阴市实验小学   江苏无锡   范志刚  214400

摘要:对儿童而言,学习科学就是探索未知世界并亲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是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当秉承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具有"儿童本位"的教学意识,尊重每一个儿童为主体,全力辅助和指导小学生自身素养的养成。本文基于儿童视角下探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儿童视角;高效课堂
        一、基于儿童兴趣立场,创设情境提高探究积极性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这样说过∶“人生学习的最好一个动机也就是促使学生对他们心中所学的任何东西都具有固有的浓厚兴趣”。学生一旦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充分感兴趣,就自然会容易有愉快的学习心情,从而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积极思考。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实践证明,课前充满激情的教学引入活动可以充分有效吸引中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起他们教学思维的三个小小涟漪,让他们同时充满期待老师将来所教的教学内容。课前激情的引入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思维的三个涟漪,让他们充满老师将教的内容。
        例如在三年级的“观察蜗牛”科学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孩子们猜谜语——"头上有两个角,背上有一个凳子。我害怕晒太阳,不怕摔倒",猜猜一个小动物。然后给他们一起讲了一个蜗牛和一只乌龟一起赛跑的一个故事,学生们彼此听得津津有味,期待着能更多地深入了解这只蜗牛。接着,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蜗牛的身体,蜗牛的运动,以及生活习性,让学生们在兴趣高涨中学习本课知识,并且期待着能更多地探究蜗牛。
        二、基于儿童体验立场,运用多媒体构建科学氛围
        正如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总喜欢运用感官、听官、视官去感受和体验。鉴于此,在科学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就认为应该想方设法通过课堂演示运用实物、实验、生活中讲故事、游戏、简笔画、图片、放录像等多种形式把广大学生自主带到特定的一种课堂科学氛围中,以便能引起相同的课堂情感活动体验,激发和培养调动广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劳动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
        如在课堂教学"光的传播"一节课时,教师首先可以带领全班孩子们一起欣赏《凿壁借光》的图画故事,在欣赏形象的图画故事中,学生们兴趣高涨,初步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概念,为接下来的学习莫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欣赏了《凿壁借光》的故事,在优美、动人的故事中,孩子们兴趣盎然,对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这个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又如,进行教学"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课上,可以给学生播放阿基米德的揭开故事真假王冠的一个故事,当一位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到阿基米德从一个浴盆里的水溢引发出来的奇妙启发从而深刻发现了一个物体起起沉浮的自然规律时,兴奋不已、啧啧啧地赞叹,急于自己动手进行尝试并想去探索验证自己启发内心的各种想法。兴奋不已、啧啧赞叹,急于动手尝试去验证自己内心的想法。



        三、基于儿童知觉立场,亲历实践活动提升科学观察力
观察不仅是一种有明确目的、有合理计划的一种基本知觉教育活动,更是儿童知觉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伽利略说∶"一切科学推理都必须从物理观察与实践实验中综合得来。"实践证明,一个观察力很强的儿童,总会在生活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创造。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更要鼓励孩子到生活中去观察、去倾听、去体验、去创造,这样才能够促进孩子更好地成长。
        同样在教学“观察蜗牛”这课时,首先要认识蜗牛的身体,并且"腹足、触角"又是本课的教学词汇,这些内容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说教,就很难让低年级的孩子真正的理解和学透,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鉴于此,教师根据天气的变化来调整此课的教学时间,选择在一场雨后,带领孩子们走进校园,在校园中寻找蜗牛,通过实地观察,从而真正理解科学课本中的描述,深入理解知识。
        四、基于儿童理解立场,提供生活化素材进行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们还可以将生活环境中的科学元素巧妙地搬到科学实验课堂上,使得中小学生充分感受并得到生活气息,进而大大降低其进行学习时的难度,便于学生理解。此外,教师也还需要细心研究观察教学生活实践中的各种现象,为更加高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优质的教学生活实验教学理论素材。
        比如,在老师讲授三年级“水的毛细现象”时,可以利用贴合生活的方式进行指导教学。第一步,确立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理解毛细现象。其次,准备其他工具:教师可以建议每位学生自己准备一个空心的瓶子,并在空两个瓶子中分别装入了一定量的白开水,学生这时可以将这个水瓶盖子中的一些水分转变成自己内心喜欢的一种颜色。另外的,布条和餐巾纸也可以展开实验。教师继续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实验;让学生把布条纸搓成细长的纸条,然后放入空瓶子里,等待观察。实验之后,系统地通俗解释相关理念同时让学生尝试去比较生活中相似的例子。比如,我对学生们说∶"每位同学把搓成的长条餐巾插到瓶子里出现了哪些现象呢?"小丁兴奋地举手回答:"瓶子里红色的水从下往上把餐巾纸润湿了!"我笑着对他说;"小丁同学观察很细心哦!谁还能描述一些布条的改变?"小羽举手抢答说∶"我认为是布条把瓶中的水引导上去了!"我对他竖起大拇指说∶"你的表述非常棒!我们在科学角度称作它是'毛细现象',回想一下,谁在平时的生活注意到过像这种的现象?"小黄说;"爸爸用干拖把吸干地板的水!"我鼓掌说∶"你说得太对了!"由此,我借助贴近生活的教学,让学生生动形象地认知教材上的相关知识概念,从而平缓了儿童课堂上的学习坡度。
        结语
        小学科学教学主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自发主动地爱上科学,他们才能真的学好科学。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学会坚守儿童立场,在此基础上思考,设计,教学,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晨. 基于儿童立场:追求科学教育的核心价值[J]. 小学科学:教师, 2012, 000(005):196-196.
【2】姜翩. 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研究[J]. 启迪与智慧:下, 2020(5):22-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