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基于课程思政的视角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月   作者:石欣莉
[导读] 本文基于课程思政的视角,以一个教学实践为案例,探讨如何通过微课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 进而细致的展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些知识细节,既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宁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宁夏固原市    石欣莉 756000

摘要:本文基于课程思政的视角,以一个教学实践为案例,探讨如何通过微课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 进而细致的展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些知识细节,既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课程思政;微课;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是 2014 年由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努力将思想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理念除了强调知识传授外,无论是专业课程还是非专业课程,都具有思想政治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1]虽然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课程在教学重点和课程属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如何将课程所蕴含的育人元素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大英教师不断探索的过程。
        一、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大学英语》课程属于人文学科,它虽不是专门的思政理论课程,但是,可以通过语言学习过程中,把思政的教育内涵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也就是说,课程特点决定了课程本身充满了大量的思政元素。而阅读教学又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目的在于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应用能力。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富有时代气息,主题多样,涵盖了社会、文化、历史、哲学、经济等不同领域文中具有大量“思政”教学的素材,如果我们善于挖掘和利用这些“思政”素材,进而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发挥课程的隐性引领作用,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全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从课程设置来说,《大学英语》是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而不是专业课程,所以很多学生学习英语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英语基础差一点的学生,上了大学,没有了升学压力,就容易产生懈怠。认为多年的中学英语学习,没有给他们带来成就感,以后毕业,也不
从事与英语相关的工作,于是,一进入高校,并不是计划如何提高和夯实自己的英语基础,而是只打算期末能过60分的心理,导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而英语基础好的一些学生,一进大学,英语学习的目标比较“明确”,要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而一旦通过,后续也没有系统的英语学习热情。在某种程度上,这是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动机,忽视了它的人文教育的作用,也是中学“应试”教学模式的延伸,与通识课的育人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面对上述学生消极的学习现状,如何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是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换言之,大学英语教学要如何走出困境呢?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兴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有关微课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如胡铁生(2011)认为,“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其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教学支持资源如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和教师点评等”[2]。2015年,胡月月、梁端俊指出,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特定知识点或某个具体教学环节所开展的简短但完整的教学活动。[3]综合这些学者们对微课的定义,可以理解为微课有三大特征,即主题明确,内容简短而清晰,主要以视频为载体。因此,本研究中,微课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针对课文中的某一知识点、技能点或问题点进行教学设计、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在几分钟内展现教学内容,便于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在线或移动产品进行学习。将微课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验语言交际情景,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融合知识点和语言点,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内化,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在教学中既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即只有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道德意识和行为,教学中如果不进行德育教育,教学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而德育如果脱离教学,就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因此,将微课、大学英语和课程思政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不仅是当今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也是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目标转变的要求,也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提升自身能力的要求。


[4]以下课例是《新视野大学英语I》Unit2 A Child’s clutter awaits an adult’s return.这篇文章是记叙文,主要讲了父母与女儿之间的关系。女儿在这个年龄的“叛逆”行为,虽然母亲对这行为生气和失望,但她爱女儿的这份情感依然存在。将思政融入课文内容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课前活动
        精心准备材料,首先设定如下教学目标:(1)在知识层面上,除了掌握常用句式、短语搭配外,还得学习文章体裁结构、记叙文要素等的文体和语篇知识。以把握文章的主旨,进一步认清文章的脉络和作者思维。(2)在语言技能和应用上,指导学生采用阅读技巧完成相关任务,且能通过说与写分享自己的观点,总结全文。(3)在情感和道德培养方面,从中西文化解读父母与子女的交流障碍或矛盾冲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父母和子女思想观念存在的分歧,子女如何辩证地看待父母。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注重家庭教育意识,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同时,也要自觉抵制社会中违背尊老爱幼的不良行为。
        其次,制作微课。从以上教学目标可以看出,贯穿全文的主线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尽管父母与子女因为生活的时代、对事物的认知存在一些差异,但是父母与子女相互影响、相互教育,也是学生直接或间接学习的最基础教育。所以选择古诗“游子吟(Song of the parting son)”制作微课,作为思政教学内容的切入点,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随后,梳理文中思政词汇的表达,实现语言与意义的关联。如,donation, charity等,介绍了母亲的善举。进一步探讨如何看待捐款?通过讨论,学生一方面可以加深词汇的理解,另一方面能让学生领悟善良、慷慨和责任等的美德,达到育人的目的。
        然后,将微课视频上传至在线平台(学习通或QQ群),并根据微课视频设置相应的课堂授课内容,班级微信群作为师生在线互动平台,让学生观看视频、熟悉课文相关知识点以及预设问题,完成相应的练习。
        2.课内应用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检查学生预习内容,尤其是微课视频“游子吟”让学生通过小组分享预习成果,交流所得或所想。并就课文语言点进行抽查,毕竟,大学英语教学不管在哪个阶段都要夯实语言基础知识,这样才能实现知识向技能转化的目标。
第二步,呈现内容。就课文内容,针对速读、跳读等阅读技巧,在既定的时间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并收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疑点或难点,通过发挥学生的协作性,以提升学生阅读水平。随后,引导学生了解文中表达情感的词语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比如,课文Para5中,embarrassment, damp ,rusted, garbage等,表明了母亲对女儿房子混乱的不满态度;而其它段落还有哪些类似的词,说明了哪种情感?或者,从语篇角度,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不同层次和段落是怎样使用连贯与衔接的。利用这种形式,可以培养学生对所读文章内容环境的重视,也就是对上文与下文衔接及连贯的高度重视,而由原创者设计的上下文事实上就是读者对语篇总体把握及深入理解的主要依据。[5]
        3.课后实践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能够引起学生思想共鸣和情感认同。因此,除了完成课后练习以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布置学生以Nowadays, young people are too busy to spend time with their parents. How do you see this phenomenon? 为题进行写作练习,提交至QQ群、微信群等学习平台或批改网,教师利用此平台,针对学生的反馈及时互动答疑,进行有效地监督和辅导。
        结语:
        作为新时代下的大学英语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意识地、巧妙地嵌入到微课内容中,使教师能够在讲解英语文化知识的同时将显性的语言教学与隐性的道德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大英阅读教学,做到立德树人,也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享受英语带给他们的快乐,以此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英语应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安秀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J].文化创新研究,2018(11).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3]胡月月,梁端俊. 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滁州学院学报,2015( 7) .
[4]郑永廷.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国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01).
[5]张文英.语篇分析视角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创新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