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榨菜文化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开发与利用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月   作者:吴晓玲
[导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创设具有丰富的乡土文化内涵的教育环境,为幼儿传承和发展乡土文化奠定基础”。

垫江县坪山小学幼儿园   吴晓玲  408300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创设具有丰富的乡土文化内涵的教育环境,为幼儿传承和发展乡土文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 榨菜文化  课程建设  开发与利用
        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体系。他主张幼儿园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让幼儿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得到身心和谐的发展。我园经过广泛征集意见、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结合乡土乡情和坪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区位优势,将榨菜文化作为独特的教育资源,总结出适合在我园乡土文化开发和利用的一般模式。
        一、依据本园实际和幼儿实际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坪山镇和长寿区接壤,毗邻涪陵区,是长寿、涪陵、垫江、丰都四区(县)交界处,素有“涪垫锁钥”的称号。坪山镇城镇建成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约3万,是重庆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重庆市首批103个“经济强镇工程”建设镇之一,是垫江东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坪山镇也特产榨菜,种植面积广,是坪山镇传统的农作物。在镇内也有榨菜加工企业,榨菜种植产业蓬勃发展。种植面积广、数量多,榨菜是坪山镇重要的支柱产业。
        经过广泛的调研和充分论证,我们依托坪山小学“绿色文化”的理念,我园根据榨菜的颜色特点,在“绿”上做文章,将“以绿培德”“以绿启智”“以绿健体”“以绿尚美”“以绿育劳”的文化元素根植于榨菜文化之中。充分发挥幼儿园内“七色园”的作用,开辟园内榨菜种植基地。采取 “七自”原则实施教育,即:自己思、自己种、自己收、自己管、自己品、自己评、自己画。在幼儿教师的引导下,种植前精心谋划,种植中用心呵护种植后开心分享。构建起坪山小学幼儿园榨菜课程体系,在语言、健康、社会、美术等课程中贯穿榨菜文化,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逐步培养起幼儿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崇尚劳动的美好情感。
        二、扎根乡土,形成系统课程体系
        乡土文化引入课程不是将乡土特色内容进行简单的拼凑,而是要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教育规律,因地制宜的将乡土文化作为一个系统课程来开发。所以,在开发过程中要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本园实际的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要相互渗透,相互延伸,相互融合,从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中科学地筛选和归纳出适合幼儿学习的资源,使乡土文化资源与主题活动有机整合,有目的地生成一系列有价值的乡土化主题活动。经过我们的调查分析,我们初步确定了“榨菜有源——种植篇”、“榨菜有味——美食篇”、“榨菜有形——制作篇”、“榨菜有情——感恩篇”、“榨菜有梦——成长篇”等五大主题活动。运用榨菜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必须注意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儿童探究能力。举例来说,我园进行榨菜文化语言课程《我和榨菜一起成长》一课的设计时,先让小朋友观察榨菜的外形,回忆种植、施肥、锄草、收获的劳动场景,品尝榨菜丝的美味,让幼儿感受劳动的艰辛和不易,融入节约粮食、光盘行动等内容,不断丰富和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
        三、尊重幼儿兴趣,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乡土文化作为课程内容
        杜威说:幼儿已经是十分积极的,教育的重点是要抓住他的活动,并给予指导。课程开发是为了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所以在课程开发中,一定要尊重幼儿的兴趣,以幼儿的直接兴趣作为出发点,选择合适的乡土文化课程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是课程开展的更加顺利,对孩子而言,更能促进他们学习乡土文化的动机。
        今年3月份开学之际,我们组织了一次走进榨菜之乡体验活动,带领幼儿走进榨菜、感受榨菜。在幼儿拥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及饱满的创作热情后,我们顺势引导,组织幼儿在班级中开展了环境创设,在走廊、吊饰、墙面等地方布置相关具有榨菜元素的图片或者标本,让榨菜元素遍布校园,让幼儿参与到环境的布置和创设之中,进一步培养幼儿学、思、练的习惯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四、充分发挥家庭作用,实现家园的共育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资源,在乡土文化引入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和利用。首先,家长对乡土文化有着切身的经历,所以家长可以为幼儿园提供丰富的乡土课程教材资源。其次,家长作为幼儿园活动的参与者,可以在开展相关乡土文化课程的过程中邀请家长来参加乡土文化主题活动。再者,家长还是课程评价的主体,能在一定程度上反馈课程的开展成效。在开展相关乡土文化课程的时候,要让家长参与到课程评价中,及时反馈课程开展中的不足,促进课程的不断完善。在幼儿园区角游戏建设中,以榨菜文化为主题,我们积极发挥家长的作用,让家长参与到环境的布置、游戏的设计、活动的开展之中,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
        乡土文化引入幼儿园课程是一项长期的探索,需要更多的实践来丰富理论,同时也需要通过不断的理论探索来指导实践。为此,我们可以在了解乡土文化开发经验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总结其成功做法,为本园在开发乡土文化课程提供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J].幼儿教育, 1996 (25) ;
[2]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Z].2001;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