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教学视野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月   作者:滕永宝
[导读] 分层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中关于教学方法的重点,它与传统式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分层式教学将学生作为了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参与度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也得了提高,学生乐于理解数学,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安徽省芜湖市第二十四中学  安徽芜湖    滕永宝  241001

摘要:分层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中关于教学方法的重点,它与传统式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分层式教学将学生作为了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参与度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也得了提高,学生乐于理解数学,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分层式教授数学针对的是不同水平学生,它利用差异化的教学教学手段为学生学好数学提供有力保障,它教学模式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因此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会更加科学、有效因此初中数学教育应用分层教学方法来施教,以求早日到达全面落实新课程中关于数学学科培养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提高学生能力
        引言:新课程改革提出要让每位学生可以得到均衡发展,提高学生知识水平,获得知识的应用能力,获得整体上的进步和自我提升。但是传统式教学往往是老师作为讲课主体,老师讲什么,学生学习什么,也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失去兴趣,无法面对数学考试,更不能将数学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碌碌无为地度过初中三年的时光。分层式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不仅改变了教学模式,也在潜移默化当中改变老师上课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律、自主学习数学的习惯。
        一、分层教学法的基本应用原则
        1、差别随动原则
        分层教学法要求把握好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优劣以及成绩以外的品质进行差异化教学制定有效的策略和方案进行教学。同时,老师也需要树立动态调整意识,当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层次发生变化后,老师要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总之老师的教学为了学生获得知识。
        2、科学划分学生层次
        初中数学分层模式教学要求老师按照层次划分学生,但是划分学生的层次不是其主要目的,其主要目的还是适应新课程改革,更好地教学生。老师通过这种方法更清楚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对学生数学学习上带来改变,使学生更加主动热爱数学,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减少老师的课业负担。
        3、学习激励原则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是为了更好地教,同时,老师也应该有意识引导班级内部形成竞争氛围,这样即使对好学生的鼓励又是对成绩差的学生的鞭策,学生成绩也会因此得到有效提高。在学生都能够客观认识自身优势和不足的情况下,不断迎难而上去解决数据中的问题,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初中数学分层式授课的应用策略
        1、尊重个性差异,进行科学分层
        学生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的兴趣爱好。例如有的学生喜欢语文,而有的学生则更喜欢英语。但这些都无法替代数学,数学这门课程作为学生时代的基础科学,同时也是主要科目,不仅要求学生考试,而且在实际生活运用数学的场景也很多。


因此从初中起学好数学很重要。第二、学生的学习能力千差万别,有的学生挑灯夜读,却进步有限,有的学生虽然不怎么好学,却有着聪明的头脑,容易抓住数学学习中关键点,因此他们考试时容易得高分。第三、性格特点和心理素质,有的学生性格沉稳,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沉静应对,他们可以轻松面对考试,而有的学生则截然相反,他们虽然平时表现优异,但是遇到问题或在考场则更容易发挥失常。分层教学法则是根据学生的条件进行合理分层,既尊重学生的情绪,也科学合理规划他们的数学学习。
        2、根据教材大纲,明确分层目标
        学生分组基本完成之后,老师就需要着重研究授课内容了。老师备课是否合理,是否对各个层次学生全面考虑,充足安排,则关系到分层教学效果是否可以到达满意的关键步骤。老师首先要明确本次课程的重难点,本次课程讲授后,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老师明确课程目标后,就需要准备为各个层次的学生有侧重点的备课了。如对优等生,重难点的内容应该在控制在课堂的15分钟内,其余时间则需要布置有挑战性的数学难题,让他们思考并解答。对中等生则要讲授基础为主,高难度数学为辅。为差等生备课则需要温习前次课程内容,再讲解新课程内容,设置一些基础题目。
        例如,学生在学习《有理数的乘除法》时,老师需要制定课堂的教学目标,对重点的教材进行合理科学的分层,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学习。小组中可以选拔积极、灵活的学生作为组长,他们负责为每位学生记录学习成果并将课堂内容做介绍。小组长也可以轮流做,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可以帮助学生增长团体学习的兴趣。
        3、有效分层提高学习效率
        老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A层学生,这一等级的学生有着良好的数学基础,有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善于总结解题方法的习惯。B层学生,这一等级的学生数学基础一般,但他们比较热爱学习数学却不善于总结数学解题方法;C层学生,这一等级的学生基础较弱且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可以将每个层次的学生控制在6~8人左右,这样的人数作为一个团体更容易使学习气氛达到融洽,又不会因为人数过多,老师顾此失彼。此时老师针对优异学生进行发散式教育,引导学生向更深、更难的数学问题进行研究,作为他们数学进阶的一个有力帮助。老师也可以帮助中等学生进一步夯实数学基础,讲解更多数学解题技巧和应试注意事项,同时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研究难题。老师对第三等级的学生主要工作还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讲解较容易得分的内容或者接近实际生活所需的数学知识。
        结束语
        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学生,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需要我们的老师进行充分研究,找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和心理状态,根据这些进行有效分层教学。老师作为最主要的引导者需要认真备课,备课内容不仅需要面面俱到,且又允许存在差异性,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初中数学不仅是一门基础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成绩,也会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新钰.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与学习思维能力培养[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7(09):95-96.
[2]杨彩霞. “重建三角”对初中生数学学习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探究[D].广州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