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与自律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月   作者:马静宇
[导读] 中职院校与普通高等学校不同,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为企业以及社会输入专业能力较强,主动性较高,团队协作能力较好的复合型人员。

山东省菏泽信息工作学校 山东菏泽   马静宇  27400

摘要:中职院校与普通高等学校不同,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为企业以及社会输入专业能力较强,主动性较高,团队协作能力较好的复合型人员。为了培养出具备以上综合素养的学生,就需要各中职院校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于学生自信以及自律意识的培育工作。本文将从中职学生缺乏自信,欠缺自律的原因为出发点,通过分析讨论提出具有较高可行性的改善办法,以此帮助中职学生树立自信,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为未来的就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德育;自信;自律
        引言:近年来,随着大部分中职院校整体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和社会对于中职院校德育教学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人们开始期待通过德育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以及自律性。由于中职学生踏入社会的时间较早,面对社会上竞争的压力也更大,为了帮助他们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更具备竞争力,就需要从德智美三方面开始,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提升他们的自律能力,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确保中职院校培育出符合企业及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一、中职学生缺乏自信的因素
        自信是成功的起点,然而大部分中职学生由于中考失利或是自身文化程度较差,而导致自信心严重缺少,对未来也感到迷茫和无措。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的自律意识淡薄,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进取心,养成了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长久以往形成恶性循环,不仅学习成绩差,个人素养也是一塌糊涂,究其原因主要有(一)个人因素,性格叛逆,思想幼稚。中职阶段的学生一般都是在15-16岁的青少年,该年龄层的孩子大多处于青春叛逆期,虽然具备了独立的个性和自我思考的额能力,但是对事物仍然缺乏正确的理解和判断,容易被外在的表象所诱惑,同时也无法较好地控制个人情感,容易被他人所左右且难以琢磨。(二)家庭因素,经济制约,贫富差距。在分析中职院校的学员家庭状况上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的中职学生普遍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有些甚至可以用贫穷来形容,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些家庭的孩子早早选择了就业道路,也正是因为贫瘠的家庭环境才使得他们更加容易自卑。(三)大环境因素,学校资源稀缺,社会留有偏见。虽然国家队中职教育越来越重视,提供的资源也越来越多,但是和实际需求相比仍然显得杯水车薪。学校空间狭小、硬件设施老旧、师资力量单薄等都限制了中职教育的发展。此外在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对中职教育的偏见,认为只有读书不好,没有出息的孩子才会去读中职,用人单位也在招聘环节对学历设置阻碍,这在无形中就营造除了一个充满压力与不公的大环境氛围,进一步压迫了学生工的自信心。
        二、培养学生自信与自律的策略
        1、正视自我,释放心理枷锁
        自信是一种心理情绪,虽然受外界因素干扰的原因较多,但其本质还是属于个人内心情绪的一种反馈。对于缺乏自信的中职学生而言,出现消极负面的心理情感主要原因是他们无法对来自于外界的异样眼光做到平常心。过分自卑、过分自负、情绪不稳定等都会给思想造成负担,阻碍自信心的成长。


因此,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德育教学,利用自身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打开自信的大门,让他们在正确的疏导下纠正错误的思想障碍,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认识自己,发掘自己。这里的自己不单单是指个人优点,还包括了个人的缺点。只有明确的知道了自己的优点是什么,缺点在哪里,才能知道如何辩证的掌握自己,勇敢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阻碍与挫折。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人生的选择有很多,每个人都是独立且唯一的,自己的人生不应该用别人的标准去衡量,而且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需要多元化才能实现,借此开导学生,解放他们的心理压力,走出自信的第一步。
        2、改善德育内容,增强自律意识
        在开展德育教学的时候通过建立自信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进一步深入促进学生自律意识的觉醒,让他们充分意识到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对于中职教学的重要性。所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开展各类主题德育教学时要始终贯彻自律教学的原则,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和习惯。通过增加法律法规的学习内容,规范学生行为。由于中职学生年龄较小,知识储备的涉猎面也较窄,对国家法律甚至是学校规范都还处于一知半解,界限模糊的状态。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极其容易被他人误导踩到法规的边缘,例如校园霸凌、裸体借贷等,以此造成无法挽回的错误。所以教师要通过在德育课上开展法规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健康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省自控、善待他人的能力,强化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以免青少年误入歧途。
        3、提升专业,巩固自信和自律建设
        除了需要对学生自信和自律进行建立之外,后续维护的工作也十分重要。中职学生的情绪是极为不稳定的,客观的影响不仅会严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能轻易摧毁教师好不容易帮助他们树立起来的优秀的自律品质。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起德育教学的保障工作,首先,作为德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不能因为自身情绪的问题而影响对学生的态度以及教学效果的判断。其次,要尊重个体差异,要始终保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面对能力较差水平较低学生给予更多地耐心,用心聆听学生的需求。面对学生的问题要及时地做出反馈,不批评不审判,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自我提升,在交流的同时保持平和客观的心态。最后不断地自我充值,多看一些能够提高自身能力的书籍讲座等,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提升自己的专业性、使自己更强大也更自信。用自身的进步带动学生的成长,用自身感染学生,长效地维护学生的自信和自律。
        结束语:综上所述,中职院校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信与自律,就要从心理建设出发,发挥教师的榜样模范作用,在一个健康积极的教学环境内,有针对性有规划地开展德育教学活动,帮组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整体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赵冬娟. 中职德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律意识[J]. 考试周刊, 2017(A1).
[2]陈俐丽. 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一剂"良方"——浅谈"正面管教"在中职德育管理中的有效运用[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 000(014):248-2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