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1月   作者:彭炳兰 罗宪峰
[导读]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班级里两极分化的现象尤为明显。因此,教师该如何创新教学内容,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困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进行转化成为了小学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福田镇连陂小学    彭炳兰   罗宪峰  337006

摘要: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班级里两极分化的现象尤为明显。因此,教师该如何创新教学内容,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困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进行转化成为了小学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简述了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并根据学困生的特性不断探究和完善教学方法,提出转化策略,从而提升学困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整体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途径;学习兴趣
        引言:小学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班级里成绩优秀的同学会积极融入课堂,主动进行探究,然而学困生则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即使教师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也是站着不说话,甚至有些索性“破罐子破摔”,特别是在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平时检测的时候分数相差悬殊。课堂的时间有限,往往教师讲解的题目是大部分同学都不会做的,久而久之,学困生与其他学生相比,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对自身缺乏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小学学困生的特点以及个性,不断完善教学的方式,创新教学的内容,帮助学困生积极融入课堂的教学,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信心,进而逐渐转化。
        一.造成学困生的原因
        (一)个人原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存在抵触心理,厌学情节十分严重。在课堂上,他们不愿意去自主思考,不愿意听老师讲解。久而久之,题目难度逐渐加大,学困生的成绩也逐渐下降,学困生学习兴趣不断降低。并且,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要求较高,随着年龄的逐渐上升,学生很难通过自行阅读课本就能够理解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点,不会的内容逐渐积攒,之后就更难融入数学课程了。
        (二)教师态度缺乏积极性
        在学校方面,有些教师将班级分成三六九等,过分地注重书面成绩,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优等生身上,对于学困生则是有放弃的念头,导致很多学困生对于学科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学困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并且在整个课堂交流的过程中,主要是难题的讲解,更专注优等生不懂的地方,然而学困生基础知识薄弱,对于难题的讲解更是一头雾水,不愿意去听讲。
        (三)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
         从家庭方面来看,很多学困生的家长存在着错误的观念,导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造成孩子养成厌学,觉得学习没有用的想法。并且,有些家长只注重结果,学生考试成绩差就进行言语的批评,甚至有些家长会把工作的情绪带给孩子,导致学困生更加不愿意学习。
        二.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学困生的转化不仅有利于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自身的智力发展,因此学困生的转化是小学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



        (一)挖掘学困生的优点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于优等生关注的程度更多,对于他们进行表扬,忽略了小学学困生的心理需求,这不利于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无法有效地提升小学学困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教师需要主动拉近与学困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注重观察学困生的日常表现和课堂状况,不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进行表扬给与奖励,帮助学困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激发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教师除了口头表扬之外,也可以用一些肢体动作给予学困生肯定和鼓励,例如教师能够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留言“有进步,希望下次继续努力。”等言语,激发学困生学习的热情,促使学困生能够更加勤奋努力,进行转化,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二)进行数学结合思想的教育
        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困生有效利用数学结合的思维能力,有利于他们将复杂知识点的概念转化为多个简单知识点的组合,通过图形更加了解每个知识点的重点,使概念外延简单化,易于被学困生理解,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兴趣,帮助学困生能够更加积极地融入数学课堂的教学,进行自主的学习,挖掘课本的内容与知识点。并且,数形结合教学可以促使学困生掌握多元化、全方位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困生解题的灵活性和条理性。同时,数形结合教学对于学困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起着关键性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创造思维能力,不断激发学困生主动思考问题的动机。
        例如,《位置与方位(一)》这篇课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与小伙伴之间的位置关系,引导所有的学生积极融入课堂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楼和操场进行举例,给予学困生自主思考,鼓励学困生积极回答问题,答对给予他们表扬,从而提高学困生参与的积极性,加深印象。之后,教师通过一些习题进行讲解,引入课本的内容,在分析的过程中,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传递,促使学困生在欢快的课堂中提升思维的模式,从而进行转化,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展全面的评价方式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的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主要是以书面成绩为主,导致很多学困生产生抵触心理,他们认为哪怕自己认真去学了考得不好,还是会被老师否认。因此,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多元化的角度进行评价,激发学困生的自信心,促使学困生更愿意自主投入到学习之中。
例如,教师可以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在作业本上记录学困生每天的努力程度、进步程度、上课参与的状况、学习态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一周之后,在班级里表扬那些进步的同学,帮助学困生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动力。当学困生在解题思路方面有新的想法,教师可以让他进行课堂分享,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营造欢快轻松的课堂。
        三.结束语
        如上诉所言,根据小学学生的特性,数学课堂需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教学重点,促使学困生的有效转化。因此,在小学阶段保持有数学学习潜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是一个系统性的任务,需要全方位的努力。并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改变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关注学困生对于数学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从而提高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以及学习兴趣。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完善教学的方案,在课后或者自习课上进行学困生的个别辅导,逐渐帮助学生养成学习的自信心,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与家长的关怀与鼓励,促使学困生更加勤奋,不断探究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从而进行学困生的转化。
参考文献:
[1]李珏.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新课程(上),2019(12):308.
[2]董玲艳.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J].小学生(中旬刊),2020(12):37.
[3]田菁.小学数学教学中搞好学困生转化的点滴体会[J].文理导航(中旬),2020(11):3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