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2月12期   作者:张珍珍
[导读] 比较尿常规检验与生活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准确率,探讨其临床价值。
张珍珍
 
(苏州平江医院;江苏苏州 215000 )
【摘要】目的:比较尿常规检验与生活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准确率,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择取我院在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资料完备的糖尿病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后,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划分为2组——对照组(入院在前的60例,采取尿常规检验)和观察组(入院在后的60例,采取生化检验)。统计两组的检验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检验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进行运用,其诊断准确率存在明显差异,且以后者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常规尿液检验;生化检验;糖尿病;诊断结果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的三种基础性疾病,也就是俗称的三高。其中,糖尿病发生率较高,其与个体的饮食结构、遗传基因、环境状况等因素存在较大的关联。在发生糖尿病的初期,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或会出现饮食量增加、排尿量增加、肥胖或者消瘦等症状,但其程度会存在不同,难以引起患者的重视,自然就医和确诊相对较少。在人们保健意识强化的背景下,糖尿病检出率提高,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健康影响较大。在临床观察中,部分糖尿病患者会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诸多合并症,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全身性感染、糖尿病足等较为常见,治疗难度较大,且对患者的生命威胁较大[1]。基于此,临床主张对糖尿病进行早诊断、早治疗的干预措施。然而,在糖尿病发生时,患者症状不一,无法以单纯的临床症状来进行确诊。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优化,临床在糖尿病的诊断方式上逐渐多元化,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是近几年来临床常用的糖尿病诊断方案,在结果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笔者结合我院收治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的120例糖尿病患者,就不同检测方式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详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在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资料完备的糖尿病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后,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划分为2组——对照组(入院在前的60例)和观察组(入院在后的60例)。对照组男女各有34例、26例,年龄区间为40到72岁,平均年龄(45.21±5.62)岁,病程在1到14年,平均病程(3.21±0.92)年;观察组男女各有32例、28例,年龄区间为41到73岁,平均年龄(45.62±5.17)岁,病程在1到15年,平均病程(3.46±0.89)年。
择取标准:(1)患者符合临床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且经过多种检验方案确诊[2];(2)在取样前1d,未给予降糖用药;(3)患者意识清晰,能够进行有效沟通;(4)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在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进行比较后,确定统计值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 检验设备 美侨700II尿液分析仪、迈瑞BS8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普门H9的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
1.2.1 对照组患者给予尿常规检验,在清晨遵循科室的相关规定,采集患者的中段尿液标本5mL,并以清洁的试管来进行保存。然后,运用化学法葡萄糖氧化酶检验方式,来对其进行样本分析。
1.2.2 观察组患者给予生化检验,在检验前禁止患者饮酒或者服用对研究结果有影响的药物。在清晨,对其空腹静脉血进行采集,样本量在3~5mL。在采血的过程中,要保证过程的无菌性,使得样本质量合格。在采集后,以抗凝管来进行保存,并且将其放入相关设备之中,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进行糖化血红蛋白与过氧化物酶法测血糖指标检测。同样的方式,在其餐后2h进行静脉血采集,约3mL,并进行同样的检测。
1.3 评价指标
   判断标准[3]:检查前1d患者空腹12h,如血糖水平≥7.0mmol/L,可判定为糖尿病;餐后2h血浆葡萄糖≥11.1mmol/L,可确定为糖尿病。或者在以全自动生化仪进行检测时,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6.50%,则为糖尿病。
统计两组的漏诊、误诊例数,并分析其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检验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糖尿病作为近年来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具有终身性、难治性、并发症较多等特点。但在发生后,难以通过临床症状来对个体进行确诊,自然无法及时进行血糖控制。随着病程的延长,其发生其他病症的可能性提高,后果较为严重。因此,必须要及时对疾病进行确诊,并且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来降低糖尿病对个体的影响。目前,在糖尿病的诊断中,涉及多种检验方式的运用,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均较为常见[4]。其中,尿常规检验是通过尿液样本的分析,明确其中的成分,来分析个体的机体状况。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在血糖代谢异常后,尿液含糖量增加,自然其检测出来的指标也会相较于正常人更高。但部分正常个体也可能会在某些因素的干扰下出现血糖异常的现象,自然诊断准确率不理想[5]。相对来说,生化检验以血液样本为分析对象,其稳定性更强。
在本次选取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中,运用尿常规检验的6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生化检验的60例作为观察组。从检验准确率上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这也就意味着,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适用价值更高。这主要是因为,两种检验方式在检验中,均涉及样本的采集。而尿液样本相对私密,其多以患者自行采集为主,无法保证其采集的准确性。相对来说,空腹静脉血的采集方式更为简便,样本质量控制难度较低。同时,血液样本相较于尿液样本更能够对血糖指标进行准确反映,自然准确率更高[6]。
综上所述,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是近几年来临床糖尿病诊断的常用途径。在诊断准确率上,以生化检验占优,其能够为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可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子欣.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健康之友,2020,(15):82.
[2]任雪,刘志国.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健康必读,2020,(6):78-79.
[3]高书华.在糖尿病诊断中应用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7):279.
[4]邢卫高.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健康大视野,2020,(24):255.
[5]李明.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体会[J].健康大视野,2020,(4):30.
[6]呼格吉勒图.探讨尿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智慧健康,2018,4(34):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