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丽
(昆明医科大学;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 目的 分析我院189例早产儿头颅核磁共振成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5月在我院接生的189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GE公司1.5T核磁共振扫描仪进行头颅MRI检查,分析结果。结果 189例早产儿中,经MRI诊断有脑损伤患儿83例,比例为43.91%。其中包括脑白质损伤占62.65%,MRI表现为脑室旁呈T1WI高信号或无明显变化,偶有T2WI等低信号,DWI高、等高信号。脑出血占21.69%,MRI表现为急性期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亚急性期T2WI高信号,T2WI稍低或高信号。脑积水占6.02%,表现为脑室各角不同程度扩大。结论 早产儿具有较高比例脑损伤,其中以脑白质损伤为主,MRI检查可进行早期诊断,对临床具有较高价值。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早产儿;脑白质损伤
早产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早产儿成活率逐渐增加,其长期的神经发育结局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早产儿(小于30周的妊娠)中,约有10–15%会出现脑瘫,40%会出现轻度运动障碍,而30-60%会出现认知障碍。在出生后1年大脑生长最快,但大脑发育最关键的时期是妊娠24至40周。原发性神经发生在妊娠的头1–2个月,前脑发育发生在妊娠的第2和3个月,神经元增殖发生在随后的3-4个月。在妊娠的第3至5个月进行神经元迁移,然后形成髓鞘。与早产和神经发育障碍相关的脑损伤可因直接脑损伤引起,也可在脑发育的关键窗口期间停滞生长引起。随着磁共振成像(MRI)的技术日益成熟,可对早产儿大脑进行监测,以在宫外大脑生长关键时期进行干预,争取大脑发育的宝贵时机。本研究对我院189例早产儿进行头颅MRI,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5月在我院接生的189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婴104例,女婴85例,胎龄28-37周,平均(35.1±2.3)周,出生体重900g-2900g,平均(2420±370)g。
1.2仪器设备 采用GE公司1.5T核磁共振扫描仪进行MRI检查。
1.3检查方法 所有早产儿在出生后3-7天内进行MRI检查。检查前按0.5ml/kg予10%水合氯醛口服,早产儿熟睡后进行检查。用海绵垫固定早产儿头部,用棉球和耳麦放置在其双外耳道内,以减少噪音对早产儿的影响。采用GE1.5T核磁共振扫描仪,设备参数设置如下:OAX T2,FRFSE序列,TE:102 ms,TR:4225ms, NEX:2,;OAX T1,FLAIR序列,TE:Min Ful,TR:2200ms,NEX:2,;OAX T2,FLAIR序列,TE:130 ms,TR8400ms,NEX:1。层厚3mm,层间距1mm。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中b值(0 和1000s/mm2 ),TR:5 000-6000ms。层厚3mm,层间距1mm。每次扫描5分钟。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2013进行数据记录,用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2.结果
2.1MRI下脑损伤的表现 ①脑白质损伤:脑室旁呈T1WI高信号或无明显变化,偶有T2WI等低信号,DWI高、等高信号的斑点状、团簇状及不规则状。②硬膜下出血、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亚急性期T2WI高信号,T2WI稍低或高信号。③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脑白质呈非对称性T1WI低、T2WI高信号,DWI高信号。④脑积水:脑室各角不同程度扩大。
2.2脑损伤检出率 189例早产儿中,经MRI诊断有脑损伤患儿83例,比例为43.91%。其中包括脑白质损伤52例(62.65%),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7例(8.43%),脑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4.82%),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4例(4.82%),硬膜下出血3例(3.61%),积水5例(6.02%),另有多部位损伤8例(9.64%)。
3、讨论
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已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主要的群体,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发展,这些早产儿存活率逐渐上升,早产儿的各种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脑部损伤是早产儿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诊治,可影响患儿日后身心发展,对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上的负担。
在本研究中,对189例早产儿进行MRI加DWI的头颅检查,发现有43.91%存在脑损伤,在这部分患儿中,62.65%为脑白质损伤。研究发现,在早产儿的脑损伤中,脑白质是最主要类型之一。张洪涛等[1]采用MRI加DWI 对胎龄不足37周的新生儿进行头颅检查,发现DWI可以早起检测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病变,在214例早产儿中,有126例存在脑白质损伤,比例占58.88%,比本研究中的比例更多,提示早期对早产儿头颅检查的重要性。婴儿出生后,由脑部动脉的临界处和末端对脑室周白质进行供血,早产儿由于在母体内发育并未成熟,故在血压下降时,脑灌注压随之降低,在临界处和末端的供血不足,导致脑白质缺血性损害。此外,部分患儿在出生时,存在宫内感染,各种炎症细胞介入,导致脑白质中少突胶质细胞前体受损,引起脑白质无法进行髓鞘化,出现白质软化。由于紧邻侧脑室的额部和三角部是位于脑部动脉供血的末端,在低血压时最易发生缺血,故这两个部位是早产儿脑损伤最常见的病变部位。头MRI在早产儿影像学检查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不同时期的白质损伤其MRI信号变化各异,常规MRI序列很难在早期发现,故临床常用于晚期的随访。而DWI利用水分子的弥散运动特性成像,对于早期脑白质损伤诊断具有更大优势。倪臣美等[2]的研究发现,在早产儿采用DWI序列检查,可见脑室周围局部高信号,随后逐渐消失,有时可见T1和T2低信号,在1周后信号将逐渐变淡消失,部分此类患儿发展为脑白质损伤。在本组患儿中,脑白质损伤在MRI下表现为脑室旁呈T1WI高信号或无明显变化,偶有T2WI等低信号,DWI高、等高信号的斑点状、团簇状及不规则状,与以上研究结果相似。
颅内出血一般是由于窒息、脑血管自动调节受损、颅内静脉高压引起。颅内出血可严重影响新生儿脑神经发育,如不及时诊治,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脑实质血肿可引起小儿癫痫[3]。本研究中脑出血共18例,占21.69%。在硬膜下出血、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亚急性期T2WI高信号,T2WI稍低或高信号。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在MRI下呈脑白质非对称性T1WI低、T2WI高信号,DWI高信号。脑水肿多由于大脑缺血缺氧引起,本研究中表现为脑室各角不同程度扩大,占6.02%。另外有9.64%患儿为多部位损伤。
综述所述,早产儿具有较高比例脑损伤,其中以脑白质损伤为主,其次为脑出血,MRI检查可早期诊断颅内病变,对临床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洪涛,李扬,寇晓娜,等.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影像学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2):215-218.
[2]倪臣美,刘鸿雁,张炳,等.SWI 联合 DWI 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6,10(10):118-120.
[3]芦钺,郑义,胡媛,等.高低频超声与磁共振成像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2):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