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手术室开展护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发表时间:2021/4/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2月12期   作者:赵梓宏
[导读] 研究分析手术室开展护理工作期间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在临床上的价值。
赵梓宏
(吉林市中心医院手术室;吉林132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开展护理工作期间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在临床上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自2019年4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58例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展开深入研究,将其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占29例,应用常规护理的2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运用优质护理的另外2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然后将实施不同护理模式的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比对。结果:经比对得知,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显著比对照组高,显示组间差异统计有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开展护理工作期间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患者病情恢复有促进作用,可提升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满意度;优质护理
手术室作为医院内比较特殊的部门,在工作中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更严格,在手术室工作的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为患者预后康复打好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将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展开深入研究,现做如下报道[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9年4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58例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展开深入研究,将其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占29例,选取的患者均达到本次课题研究的标准,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认可。对照组29例患者当中有15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年龄22岁-55岁,平均年龄(34.32±2.65)岁;观察组29例患者当中有16例女性患者,13例男性患者,年龄21岁-57岁,平均年龄(35.01±0.3)岁。经比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后显示组间差异统计无意义(p>0.05),比对有价值。
1.2方法
    应用常规护理的2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期间为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干预,干预内容主要是对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如有变化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的另外2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干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基础护理干预:患者住院期间对其做好基础护理措施,通过对患者体进行一系列的干预后,使其满足做手术要求。(2)术前干预: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前一天对其临床信息进行掌握和登记,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提前备好急救设备及药品,防止出现紧急事件。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心理应激反映,而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的与患者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对其心理状况进行掌握,有负面情绪时,应及时进行有效的疏导,消除不良情绪,另外向患者介绍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如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护理方案、注意事项以及预后恢复等情况,提高患者对自身情况的了解,也可向患者讲述以往治疗疾病成功的相关案例,提升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提升依从性[2]。(2)术中干预:患者注射麻醉前,尽可能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状态,防止患者因机体不适对实施手术造成影响,待患者麻醉后正确安置好尿管及胃管,运用利多卡因凝胶进行无痛导尿。手术实施期间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若变化异常,及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确保手术顺利实施。(3)术后干预:术后对患者各项生命指标进行监测,观察患者切口位置有无分泌物,定期消毒,确保创口无污染,防止出现感染。检测引流管无堵塞及弯曲情况。(4)其他干预:组织患者开展术后康复教育,回答患者内心疑惑的问题,并对错误的认知观念进行纠正,鼓励患者完成术后康复锻炼,早日恢复健康[3]。
1.3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通过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表邀请本次护理对象进行评定,可分为三个类别,一是不满意,分值<70分;二是比较满意,分值是70分-85分;三是满意,分值>85分,护理总满意率=满意+比较满意[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检测数据内容,计量资料的表示用(x±s),组间数据进行检验通过t值来完成,用[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²对组间数据进行检验,两组差异通过p<0.05为界,统计组间差异有意义。
2结果
经比对得知,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显著比对照组高,显示组间差异统计有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需要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绝大部分病情比较严重,且变化快,需要尽早采取治疗。而手术室作为比较特殊的部门,其是否具备高效的护理服务直接关系到患者预后恢复效果。护理期间不容出现一丁点的疏忽,否则会影响疗效,更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本次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展开深入研究后得出如下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显著比对照组高,显示组间差异统计有意义(p<0.05)。由此可明显看出运用常规护理模式后,患者满意度比运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的满意度明显要低,也充分证明了优质护理干预模式更符合现代临床护理要求。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套新型护理模式,是从临床工作中通过实践后不断创新和调整后开辟出来的护理路径,从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等方面分别对患者实施心理及生理上的护理,在帮助患者缓解临床应激反应的同时,协助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使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尽早康复出院[5]。
综上所述,手术室开展护理工作期间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患者病情恢复有促进作用,可提升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宋焕玲. 优质护理服务在提升手术室工作质量中的作用[J]. 中国美容医学, 2019,12(10):265-266.
[2]马雪芹. 优质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5(17):95-96.
[3]王志蓉,王屏,朱小林.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价值探析[J]. 世界中医药2019,14(2):916-917.
[4]刘玲艳. 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开展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世界中医药, 2018, 10(1):330.
[5]付燕娣. 手术室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的作用[J]. 上海护理, 2019, 15(7):45-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