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与转化思想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苏文丹
[导读] 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断,更是一个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但由于这个时期的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需要他人的引导,这时便需要老师的帮助了。
        苏文丹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第二实验小学 365001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断,更是一个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但由于这个时期的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需要他人的引导,这时便需要老师的帮助了。但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比较喜欢学习一些能够通过直观感受学习的知识,而数学又是小学学习过程中最具有抽象性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来帮助学生来学习课本的知识内容。其中数形结合和转化思想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解题思想。
        关键词:数形结合;转化思想;小学高年级教学;运用
前言:
        由于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这就对学生学习该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也就更容易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如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成了首要任务。而数形结合与转化思想更好能满足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的需求,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收,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一、数形结合与转化思想的作用
        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它主要探究空间形式与现实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将空间模型与数量关系进行巧妙结合,使所遇到的问题简单化,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解决数学难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它还可以将“数”与“形”进行有效转化,使我们的解题思想得到了有效的扩宽,在此过程中更是借助了转化思想。转化思想主要是实现数学知识的迁移,加深对数学知识概念的理解,其的主要迁移方式有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探究性迁移等等,通过这些途径学生可以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加深对就知识的理解,促进对新知识的接收。数形结合思想包含着转化思想,只有将这两种思想巧妙运用到小学高年级教学中,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掌握,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形结合与转化思想的结合更是符合新课改后对学生教育要求,符合这些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数形结合与转化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办一件事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又由于小学高年级数学的难度加大,课堂相对枯燥乏味,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可极大的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转化思想运用到教学中则可以帮助学生思维大发散,产生知识的迁移,在学习新知识时不再感到那么陌生,对新知识似曾相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再惧怕面对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下册《空间与图形》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先了解基本图形的特性,它们具有什么特征等等。在课堂上借助一个直角三角形并使其旋转得到一个圆锥,让学生观察三角形形成的条件以及圆锥与其对应的数量关系。

同样借助长方形等等又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空间关系以及图形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借此来帮助学生开展相关的联想,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转化思想,大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兴趣,不再对小学高年级数学产生恐惧心理,提高数学课堂的课堂效率。
三、数形结合与转化思想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课堂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了解,更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所以小学高年级数学需要创新。而“数形结合与转化思想”这一教学思想恰恰能满足这一需求。“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强,而且可以使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加多样化,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引进一些探究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这样学生就有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有能力自己去处理分析一些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同时借助这些难题的探索,帮助学生借助“数形结合”的能力,帮助自己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精神。借助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还可以使一些抽象性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易懂,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
        而转化思想教学方法的应用则可以帮助小学生在学习高年级数学时更加容易接受,降低学习的难度,尽量减少产生对数学的恐惧心理。由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的内容和难度增多加大,学生在学习难免会感到吃力,而“转化思想”的教学方法可帮助学生站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下去理解感悟新的知识,根据自身的特点去理解学习新的知识,这就大大降低了新知识的学习难度,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数形结合”与“转化思想”并非两个独立个体,他们彼此之间存在着联系,“数形结合”的思想就是借助“转化思想”,实现数与形的巧妙转换,以达到降低解决实际问题的难度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认识圆》一课时,教师如果仅仅通过基本概念的讲解,恐怕难以帮助学生完全了解圆的基本特性。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几个大小不一的圆纸片,并在纸片上标注他们的直径大小,让学生观察他们的大小差异,知道他们的直径差异,根据这个来得出他们大小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圆的周长》与《圆的面积》两课时,可根据前一课的观察了解总结学生本人的结论,并转化为数量关系,这样通过对圆的图形观察与直径的数量关系,得出圆的周长与面积,这就大大降低了学习圆过程中的抽象性,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数与形的转换能力,将“转化思想”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总结:
        总的来说,“数形结合”教学思想的应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加宽阔的思维空间,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多总结,真正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思想”教学方法的应用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将二者巧妙结合,将二者发挥更大的用处,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小学高年级数学知识,更好的掌握“数形结合与转化思想”的学习方法,对高年级数学产生更加浓郁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连秀粉.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中外交流,2020,27(5):256.
[2]董培培.基于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9,(A4):51-52.
[3]冉素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的渗透与运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0,(80):7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