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反思对初中音乐教学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周乐楠
[导读]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教学反思的践行者。
        周乐楠
        杭州市余杭区乔司中学 311101
        摘要: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教学反思的践行者。在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反思性教学实践被认为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快捷的途径。只有不断反思,不断践行,教师的教学经验才能得以提升,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标提出的理论高度,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从教学反思的实践对优化教学设计,促进课堂效应,提升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增强教科研能力,以及课堂中采用合理评价产生的积极作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作用;初中音乐;核心素养

正文:
        教学反思实际上就是教师针对自身的教学过程加以反思和思考。在当前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反思对于提高其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实际的初中音乐教学当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的同时,关注教学反思对教学和教师成长的作用。开展一系列围绕课堂教学的教学反思,为创新教育模式奠定有效的基础。由此能够看出,加强对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反思对于初中音乐教学的作用以及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展开教学反思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 当前初中音乐课程教学反思的现状分析
        教学反思对于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职业要求。但是许多教师不善于科学反思。有调查数据表明,在想要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师中,有11.6%表示缺少科学的反思方法,不会教学反思。还有些教师不愿意主动反思,因为它违背了原有的惯性和规范。即使反思性教学意识确立后,也未能及时落实到课堂实践中。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而后思,却思而不做”成为了一种常态。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大部分音乐教师形成了在课后回顾课堂问题的习惯,但仅仅停留在思考的环节上,很少形成文字,更难以及时产生优化方法落实到课堂实践中。纵观我们的音乐教研活动模式:“上课、说课、研讨”的交流形式。在听课过程中,听课教师会对课程教学中产生的疑问或发现的亮点进行及时的梳理。课后授课教师阐述自己这堂课的设计思路和想法。听课的教师随即针对所呈现的课堂以及授课教师的说课内容提出疑问或发表意见。在激烈的思考、热烈的研讨中,思维之间碰撞出的火花形成了这堂课饱满的教学反思。授课教师即从反思中得到了提升课堂的方法和对策,就能在再次授课时设计更优方案,提高教学水平,促成更为精彩的课堂。这种模式更进一步的说明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二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的概念及条件
        1.教学反思的概念: 教学反思是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进行自我批判的一种思维方式。教学反思不仅需要科学教育理念的指引,更不能离开课堂教学实践。它引领着教师的专业成长,助力于教育的智慧在实践中提升,也促使课堂形成欣欣向荣、富有挑战的面貌,为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提供了无限发展空间。因此,教育者坚持培养教学反思的能力、意识和习惯,对整体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2.教学反思需要具备的条件:
        首先,教学反思需要科学教育理念的指引。教学反思是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进行自我批判的一种思维方式,但它并不是简单的自我检讨,而是在理念的不断更新中保持对课堂教学观点和实践的审视态度,在自我批判自我反思中精进不休。否则,我们的教学反思只能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对于教师的自我提升没有帮助。
        其次,教学反思需要教师对自我成长的要求。自我成长的要求是教学反思的内驱动力,经过情感的激发产生自我批判的思考,经历实践,并在循序渐进中逐渐形成反思的习惯,才能将内化的反思情感用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水平,形成教学风格的效果。自觉地自我人格反思,才是优质的教学反思。
三 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及作用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的生活。”作为一名新教师,培养教学反思的习惯,积极地从其他教师的教学行为中总结经验,取精华去糟粕,关注学生日益变化的学习水平和人格特征,以适当的方法教学,才能够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事半功倍。
        (一)教学反思能优化教学设计,促进课堂效应   
        对音乐教学设计的反思包括了对教学的环境、教师自身以及学生和授课方式、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目标等方面的有效反思。在教学设计初步成型时,教师就应及时考量所设计的教学方案是否围绕核心素养、具体操作能否满足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需求。只有进行合理的课前教学反思,才会更好地调整和安排教学内容,采用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模式,选择更利于课堂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更科学地判断学生的认知水平等,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完成教学设计后,教师往往不会第一时间回顾和思考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只有在实施教学中才能发现前期的教学设计所产生的问题。比如教学目标中,如果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设计的考量不够如果充分,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就会表象化、娱乐化,甚至恶趣化、衍生出错误的情感价值观。在初步完成教学设计后,教师进行及时的回顾与反思,往往能够在深入思考后发现存在的问题或者更为合理的设计。我曾经在《银杯》的第一次教学过程中有过一段尴尬的经历。为了增强体验感,在表演唱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将“敬酒”这一动作创编在演唱中。却未曾想到有两位男生竟在表演中衍生出了“醉酒”的状态。这就是因为在这节课的第一次教学设计中,我弱化了蒙古族同胞敬酒这一行动中“敬”的情感与意义,使得学生只捕捉到“喝”酒的动作,却未领悟到“敬”酒的态度。因此,在音乐教学的设计当中,教师应该抱有一颗及时反思和谨慎探索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设计工作中少走弯路,才能更好的贯通和融合音乐知识,将音乐当中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更好的还原给学生,促进学生科学地学习。


        (二)教学反思能提练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成就课堂精彩
        在课堂教学当中进行反思,具有较强的瞬时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大量精力往往都释放在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边教学、边反思是有难度的,尤其是经验尚浅的年轻教师更容易显得力不从心。听课交流研讨能够十分有效地帮助教师进行及时的教学反思。相对于教学时,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头脑的逻辑性更加清晰,因为听课时有足够的精力针对所听课堂当中的不同环节出现的亮点或问题进行梳理。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可以帮助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及时、有效地反思。
        比如我对《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的教学,就在与同事的交流探讨中得到了本质上的提升。这一首惊艳世界的音乐作品,其强而有力的“命运”动机贯穿全曲,给人一种不可言喻的震撼与感动。在刚开始教授这首作品的时候,我以一系列简单而粗暴的律动和旋律模唱来让学生感受这首作品。本以为这首极富盛名的作品能够轻易地震撼学生的心灵,但事实上他们个个心如止水。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请教学经验丰富的同事来听了这节课。我们交流探讨后总结出这堂课的音乐性设计不够充分。例如在感受“命运”动机时,不应只做简单的模唱和律动,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感受和分析旋律强烈的力度、顿挫的节奏和逐级走低的旋律走向,并结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学生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这段旋律所表现的戏剧性和情感特征。因此,教师积极地用科学方法对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反思,并及时实践反思结果,才能够在保证课堂音乐性的前提下有效激发和提升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让课堂有一定的深度和高度。
        (三)教学反思能改善课堂评价,和谐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度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发展的功能。”真诚有效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建立自信心,及时发觉并反思无效甚至是产生负面影响的评价语言并做出调整,能够在课堂上避免不必要的尴尬,还能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技能,把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我们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关注学生对技能的展现的,忽略了对学生评价的重要性。我们有时会听见学生产生“音乐老师好像不喜欢我”、“唱歌好难,我好像怎么做都不对”或者类似的想法,这极有可能是音乐老师没有关注并反思自己在课堂当中对学生的评价所起到的作用。有些教师习惯以“你不要……”、“你……是不对的!”或类似的评价来调整学生的行为。这种评价不仅不能对学生起到正面的指引作用,还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不及时反思并长期以这种否定式的方法评价学生,很有可能会打击他们在音乐课的学习参与度和积极性。把“你不要……”换成“你如果……会更适合”,把“你……是不对的!”改成“你的……挺好的,但是……就更好了!”这种具有激励和引导作用的评价更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掌握正确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时刻关注学生对评价的反馈,反思对学生评价的方式。
        (四)教学反思能提升课堂驾驭能力,促进专业的成长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难免出现不足或失误,这可能会引起误人子弟之嫌,甚至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如在课堂上没有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分注重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备了教材,但忽视了备学生;一节完全没有达到效果的课;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产生不愉快的冲突;在课堂中对学生不适当的评价;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学习;课堂时效性不够;没有给学生充分的实践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被教案“牵着走”,麻木地执行教学程序,却忽略了课堂中的可变因素,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如果一直忽略在课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那么教育者的教育教学能力将永远止步不前,甚至在长期自我麻痹的过程中逐渐退化。
        在教学反思中促进自我成长,是反思感悟与实践行动同生共长的成果。我们在反思教学目标时,就会更加细致深入地挖掘音乐素材;在反思教学手段时,就会更加全面地学习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我们在反思教学评价时,就会提升我们的沟通能力;我们在反思课堂的突发事件时,就会提高自己解决冲突的临场应变能力;我们在反思课堂中的范唱效果时,就会不断练习自己的歌唱技巧……我们在课后回顾、整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思不恰当的教学行为,能够帮助自己提升教学专业能力、促进专业成长。
        (五)教学反思能够积累知识,提升教科研水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在培养反思习惯的同时,也是在不断为自己累积知识、更新理念,这是一个在循序渐进中且学习、且收获的过程。当长期的反思行为在我们的心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反思规律,我们便可以从中提炼出符合教师成长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教科研成果。本文就是我在长期的教学反思实践中产生的成果,所以我认为坚持教学反思能够提升教育者的教科研水平。
结束语:
        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是一个促进教师专业优化的过程。它通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和研讨能力,直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追求教学实践双赢性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在当前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教师更应该针对自身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各种状况,多反思,多实践,直至达到教学双赢,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陈萍.奏响音乐教学反思的回旋曲——依托片段教学设计与优化发展音乐教师反思能力的策略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17(10):16-21.
[2]吴海清.对流行音乐进初中音乐课堂的几点看法——“国培计划”推动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反思[J].黄河之声,2016(01):52-53.
[3]唐丽霞.问渠哪得清如许 唯有源头活水来——初中音乐教学中问的艺术[J].当代音乐,2017(06):38-39+46.
[4]杨和平.中国现代基础音乐教育的倡导者——由陈洪的《部定初中音乐课程标准检讨》说开去[J].当代音乐,2018(03):7-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