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小学田径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3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1月1期   作者:陈亮
[导读]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目的训练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能满足教学资源的差异性,也能促进体现之间的情感和交流
        陈亮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中小  邮政编码:322203
        摘要: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目的训练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能满足教学资源的差异性,也能促进体现之间的情感和交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体育的目的训练以及很难适应小学体育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已经出现了很多的局限性。本文就行动导向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小学体育;田径教学;应用
前言:
        在现代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学生的情况开展合适的行动导向教学,尊重学生之间发展的差异性,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就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体育技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就能在各科的学习中游刃有余,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一、制定行动导向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学生的基础训练之后,要对每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进行设定,让学生每一阶段的学习都能够有所收获,课后也能够进行巩固训练。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提高教学的难度,对于运动训练的复合和强度都要有所提高,训练的种类也可以丰富多样,让学生在完成基础训练之余还能进行适当的拓展;针对体育素质表现一般的学生要进行督促和监督,确保学生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体育训练,让教学活动能够正常的进行,保证教学效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也要有所不同,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际训练情况来进行评价。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与适当的激励,有进步的学生也要进行表扬,使学生不断突破训练的极限,提高体育训练的自信心,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学生在获得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之后,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幅度提高,就这样通过长期的体育训练,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就能不断提高。
二、提升专业素养,践行行动导向理念
        教师的天职使教书育人,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情况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知识。在行动导向的要求下对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的要求也变的更高,教师要因材施教,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克服,取得进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育训练会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可能会面临体育训练器材不足、场地不够等情况,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除了指导学生复习旧知识以外,还要进行新课内容的教学,很难做到顾及全体同学。因此,教师要不断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本领,最大限度的弥补这些问题,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只有教师一直保持一个学习的态度,才能让体育训练的教学保持常青,学生也才能在田径训练的过程中增强身体素质
三、行动导向训练中学生进行小组训练
        教师在训练教学的过程中很难兼顾全体同学,所以进行行动导向训练的教学的话就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模式,一个小组内的同学的学习训练情况大致相同,也便于开展和实施教学活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具体的分组方式来制定每个组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以便让每一组的同学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提升。教师对每一组的训练要进行监督和指导,在完成基础训练之后可以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和训练,突破天花板。进行分层、分组教学之后,教师的 评价也要根据分组情况来进行,给予学生准确的学习反馈。
        例如:以学习“障碍赛跑”这课教学为例,这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训练,了解障碍跑的规则和具体的游戏方法,明白此类游戏的重点所在;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解后能够进行自我的尝试性练习,很好的掌握通过障碍的具体动作方法和动作要领;学生能够在整个游戏比赛的过程中树立一个坚定的信心,能够追求速度的同时保持稳重,体验游戏获得的快乐。教师在进行此次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训练的动作进行讲解以及此动作要达到的目标,让学生在小组的帮助和监督下完成训练内容,达到训练目的。
四、认真备课,制定合理的训练目标
        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教师在进行教学训练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熟悉教材内容,把握教材定位,做好教学设计;还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难易适中,具有可行性。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实际,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针对课堂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好解答的准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最终的学习结果,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思维的发散出的和逻辑的建立才能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之前传统的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教师更注重的是学生训练过程中的实训效果,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重视,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只知道盲目的完成教师的教学动作,对于为何要做却是几乎没有学生会了解,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训练之前,做好备课工作,根据教材大纲给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给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这样才能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训练,从而提高教学的训练。
        例如:以学习“走和跑”这课教学为例,这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知道自爱地面上沿着窄道快速跑的方法,提高肢体的灵活度;学生在窄道上能够自然放松的进行跑步训练,并且跑步的过程中尽量保持一条直线;学生能够提高训练过程中的讨论和交流,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在训练的过程中表现出班集体之间的团结和集体主义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搞明白田径训练的目的和它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性,在进行行动导向设计的时候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来进行。
总结:
        行动导向训练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田径体育的教学理念,能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落到实处。行动导向训练不仅是针对学生的专业程度进行教学,还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存在的不足进行教学。在这样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下,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也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世海.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小学田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1):138-139.
[2]邱丽华.新课改视野下提升小学田径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7,(11):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