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业琼
舟山职业技术学校 浙江省 舟山市 316000
摘要:国际商务谈判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其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将基于CLT(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教学法从可行性、课程设计和授课方式三方面对中职的国际商务谈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使中职商贸类专业培养的学生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从而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中职教学理念。
关键词:CLT;国际商务谈判;理实一体化;中职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间的交往也日益增多,对综合性的商务人才,特别是优秀的国际商务谈判人员的需求也不断增多。国际商务谈判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它要求学生在掌握多方面知识的基础上,将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重形式轻内容、重理论教学而轻语言和知识的实际应用,对于学生的实践教学少之又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实际分析和操作能力较弱。因此针对这一现状,并结合中职教育的特殊性性,本文将基于CLT教学法对中职的国际商务谈判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CLT教学法和理实一体化教学
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简称CLT)是一种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西方国家,并在外语教学领域被广泛运用的教学法,其核心是对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学习者通过将所学的语言形式在不同场合与不同对象进行正确而得体的交流,从而实现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该教学法意在通过还原一个真实的情境,布置真实的、有意义的任务,从而促进语言学习者通过群体活动培养交际能力。作为一个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交际能力可以概括为一个人对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主要包括: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语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
CLT教学法将有助于个体交际能力的提高,因为该教学法符合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再现了交际时心理的认知过程。根据Littlewood的理论,在进行以交际为目的的活动时,我们要明确交际活动的目的;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并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合作;从而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即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方法,作为一种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的常见教学方法,该教学法打破了理论课和实操课的界限,师生双方边教、边做、边学,将理论和实操交替进行,将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从而实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分析能力,同时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适应中职学生基础和身心发展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
二、基于CLT教学法的课程设计
Bachman曾根据自己是实践验证提出了交际语言能力学说:“将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场景特征相结合,创造并解释意义的能力”,并提出“语言知识、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这三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了交际语言能力”。结合Bachman的交际语言能力学说和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学大纲,该课程的教学可分为:语言表达、谈判技巧和谈判礼仪三大教学模块。
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谈判环境下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在不同的谈判阶段运用不同谈判策略的能力,对于不同类型谈判的组织协调能力,并能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社会文化差异进行合理的礼仪表现能力。参照以上能力目标并结合“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中职教育理念,教学内容的安排应重实用性、实践性、技能性,要让学生了解“做什么”、理解“怎么做”,通过理实结合的——“做”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语言知识获取和能力发展的统一。
三、基于CLT教学法的授课方式
CLT教学法认为“交际活动首先要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其次,交际活动通过课堂中的交际活动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学习成效;此外,交际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在授课时,可以将谈判的流程作为主线,分阶段分模块地设计教学过程,将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模拟谈判等教学方法相结合,打破空间和实践的界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实现内化能力培养。
案例分析讨论(Case Study and Group Discussion)即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得到解决案例中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应选取源于现实生活的案例(如: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中国加入WTO谈判、《三国演义》—“诸葛亮舌战群儒”等),并通过视频、动画等生动形象的表现方式,激发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结合案例内容提出相对应的引导性问题,使学生深刻领悟谈判原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
角色扮演(Role Play),作为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互动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属于交际教学法的社会交往性活动,通过扮演角色来体验、思考知识点,从而构建对知识掌握。例如:在国际商务谈判的一体化谈判(Integrative Bargaining)策略教学时,可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演练,教师只需在旁引导谈判方向和谈判目标即可,学生为了达到双赢的结果,都细致地分析了对方的需求,并积极提出有利于谈判成功的建议。根据CLT教学法,课堂应被视为一种仿真的社会环境,而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课堂上模拟了现实中真实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仿真学习环境,使其“身临其境”。
模拟谈判(Simulated Negotiation)是一项帮助学生将学习的谈判知识进行整合和实践的综合能力教学活动。模拟谈判一般包括以下内容:确定模拟谈判的内容、模拟谈判的方式、模拟谈判前的背景调查、各谈判小组制定谈判反感、组织模拟谈判、模拟谈判的评价与总结,这一过程让学生完整地体验真实的谈判全过程,将语言表达、谈判技巧和谈判礼仪三大教学模块有机链接,进一步将所学的知识点整合、巩固和深化。从而使模拟谈判,真正实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学理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到达——“寓教于乐”。
四、结语
CLT作为一种广泛运用于外语教授的教学法,意在帮助学生提高个体交际的能力,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相结合运用于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学中,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将直观实践和抽象理论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语言表达、谈判技巧、谈判礼仪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实战演练,从而实现内化能力和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Littlewood William.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 Beijing :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2000.
[2] 郑婕. 基于CLT的国际商务谈判教学[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6).
[3] 潘俊角色扮演法在《商务谈判》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3,(7)